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伞》教案


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伞》教案

文章插图
中班语言活动《伞》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能够发挥想象力按照句型进行诗歌仿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伞》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
2、能够发挥想象力按照句型进行诗歌仿编 。
3、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并主动大胆地进行朗诵和表演 。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动词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
难点:尝试替换语词仿编儿歌 。
活动准备:
小花伞一把,相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小谜语,看谁的小脑筋转得最快?“一根柱子许多梁,没有门窗没有墙,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挡雨遮太阳 。”(雨伞)你们真棒一猜就猜出来了 。
【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伞》教案】(二)出示小花伞,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伞 。教师:看看老师的伞,那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在什么时间用它?(知道小孩用小伞,大人用大伞) 。
(三)结合图片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进一步领会和熟悉诗歌内容 。
1、教师出示教学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天气怎么啦?”“上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呢?”幼: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小蜜蜂 。师:小动物有自己的伞吗?
(1)出示图片一:小喜鹊和小杨树 。小喜鹊有自己的伞,是什么伞呢?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
(2)是什么地方的大杨树?
(3)大杨树这把伞能帮小喜鹊什么呢?(热了乘凉,下雨了避雨)
2、学习仿编
(1)出示图片二(池塘里的荷叶和小青蛙)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小青蛙有伞吗?想想看,小青蛙会用什么当伞呢?
(2)引导幼儿看图仿编一句儿歌 。什么地方的大荷叶?荷叶是谁的伞?
(3)出示图三、图四、图五,同同样的方式激发幼儿仿编 。
图三:(草地上的蘑菇、小蚂蚁)启发幼儿想一想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然后编一句儿歌:草地上的蘑菇,是小蚂蚁的伞 。
图四:(鸡妈妈张开翅膀,小鸡躲在下面)鼓励幼儿根据图意编儿歌 。
图五:(花园里的花儿下面有只小蜜蜂)
3、教师帮助幼儿把自己编的儿歌串起来朗读一遍 。
《伞》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池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草地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鸡妈妈的翅膀,是小鸡的伞花园的花儿,是小蜜蜂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
4、鼓励幼儿看图朗读儿歌,加深理解 。可让幼儿边表演边说,提高幼儿兴趣 。
5、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如:《伞》、《小动物的伞》、《好玩的伞》
(四)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它还可以是谁的伞呢?”依次问池塘里的大荷叶和草地上的大蘑菇还可以是谁的伞?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合理想象 。
2、师:“今天图片里的小动物们请我们小朋友去他们的幼儿园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去吧!我们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声再见”,活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