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1.太溪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太溪穴(大溪穴,吕细穴)解析:
(1)太溪 。太,大也 。溪,溪流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 。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
(2)吕细 。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 。细,弱也、小也 。
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
(3)肾经俞 。俞,输也 。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
(4)肾经原 。原,本源、根源也 。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
(5)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
太溪穴意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
太溪穴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
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
〖穴位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
与太溪穴相关经络穴位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文章插图
下极俞穴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文章插图
膝关穴

胞肓穴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文章插图
中都穴

中膂俞穴
2.太溪的准确位置图片以及手法是什么?
太溪位于足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横指处 。
具体的按摩方法是:用大拇指从上往下按揉太溪穴,以有胀痛感为度,每天早晚两脚各按揉3~5分钟 。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即肾脏原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肾经之水出于涌泉而流注到太溪,进而滋润五脏六腑,因此太溪可谓补肾要穴 。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太溪穴(大溪穴,吕细穴)解析
1、太溪 。太,大也 。溪,溪流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 。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
2、吕细 。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 。细,弱也、小也 。
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
3、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