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儿童铅中毒

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的高速发展 , 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 , 铅中毒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健康教育是提高社会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 防治铅污染、铅危害 , 保护处于发育中的儿童的一个重要措施 。为了了解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儿童铅中毒的情况 , 1999年6-8月对该地区的部分儿童进行铅中毒筛检 ,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整群抽样方法 , 随机抽取1999年6~8月来本区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1-5周岁的5个年龄组的健康儿童320人 。其中男156人 , 女144人 。
2、方法
采用2001-zpp血液荧光测定仪 。该仪器测定红细胞内锌卟啉(zpp) , 可间接反映人体内铅暴露的情况 。红细胞内锌卟啉值在2.98μg/gHb以下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 4个月后复查zpp;大于2.98μg/gHb的儿童同时服用钙剂(由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公司提供的999纳米钙) , 每日200mg , 3个月后复查红细胞内锌卟啉值 。红细胞内锌卟啉值测定采用不记名方法 。
3、干预内容
对门诊体检儿童的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 发放铅防治传单 , 在广播站“空中门诊”进行宣传 , 利用报纸、黑板报和幼托单位家长学校传播铅中毒防治知识等 , 并对其个人情况及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
结果
1、筛查320名儿童的zpp(μg/gHb) , 范围在1.5-6.75μg/gHb 。平均数为2.91±0.3μg/gHb , 各年龄间无显著差异 , t=1.44 , P>0.05 。
有38.5%的儿童zpp大于2.98μg/gHb 。
2、健康教育组zpp前后比较
【防治儿童铅中毒】通过教育 , 家长都接受了有关儿童铅中毒防治的知识 , 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铅源 , 脱离铅源后使血铅下降 。干预前后差异经t检验 , 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 P<0.01= 。(见表1)
3、健康教育同时加服钙剂组zpp前后比较 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降低儿童铅暴露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加服钙剂 , 3个月后复查zpp , 干预前后比较 ,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01 。(见表1)
4、儿童zpp增高相关因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儿童zpp大于2.98μg/gHb的现象与居住的环境和父母的职业有关 , 分别占62.3%和58.9% 。经常大便便秘和不良的习惯占53.5%和78.6% 。
讨论
1、人体内的铅100%来自外界环境 , 外界环境中的铅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儿童体内 , 但由于每个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本次调查也证实这一特点 。生活在铅污染区、家长的职业、不良的习惯与儿童铅中毒有明显的相关性 。因此在群体预防铅的知识尚未普及时 , 特别对文化层次较低 , 父母从事铅作业的人群 , 要大力开展铅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铅污染给儿童带来的危害 。
推广简便易行的方法如:饭前流动水冲洗双手 , 清扫环境 , 去除尘土 , 教育儿童去掉不良的手-口习惯 。实践证明 , 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铅中毒防治的健康教育是有效、可行和最廉价的干预措施 。
表1:干预前后两组ZPP的变化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例数 数值X±s 例数 数值X±s
健康教育组 197 2.56±0.3 190 1.7±0.3 2.65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