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1.太冲穴在哪里?主治功效是什么?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文章插图
太冲,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属足厥阴肝经 。输(土)、原穴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布有腓深神经的分支,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跖骨背动脉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目赤肿痛,胁肋胀痛,黄疸,疝气,遗溺,尿闭,遗精,崩漏,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脚软无力,以及肝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 。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定位
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
解剖
在?母短伸肌腱的外侧;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 。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1趾背动、静脉 。
主治
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头面五官病证 。
②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
③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
④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
⑤遗尿,癃闭 。
⑥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
⑦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 。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 。
操作
针灸:
直刺0.5~1寸 。
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等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喎等 。
揉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 。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
备注
输穴;肝经原穴
2.针灸太冲、曲池、太溪这三个穴位,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针灸太冲、曲池、太溪这三个穴位,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针灸太冲、曲池、太溪这三个穴位,对人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
高血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过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祖国的传统医学总结出了一些明显可以治疗高血压的穴位 。其中,太冲、曲池、太溪是针灸师的瑰宝 。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三个穴位并施行正确的针灸手段,就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那么具体针灸哪里可以迅速降压?太溪穴是在人体的脚下,在脚跟和脚掌之间的凹陷的地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找的,那它有哪些作用呢,一般来说,这个穴道有治疗肾脏、喉咙、关节痛等病症的穴道之一,一般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牙痛、咽喉肿痛、气喘、支气管炎、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胸痛咳血、消渴等我国患高血压人群大约有1亿 。基本上都在服用降压药 。事实上,最可怕的是高血压所带来的隐患,它容易波及脑、心肾,当然.危害性最大的还是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一旦得了高血压,最重要的是从生活的点滴入手,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进而控制好血压 。
针刺大椎、期门(泻)、关元,针后各灸九壮 。翌曰针风池(泻)、中脘(泻)、针后灸中脘九壮 。
第三天,针天枢(泻)、肓俞(泻),针后各灸九壮 。以上为一疗程 。无发病时,针一疗程;发病时,针二疗程 。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多不复发.
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和第二跖骨关节之间的凹陷是足、肝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它的主要功能是疏肝益气,抑制肝阳问题 。肝阳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机制 。而且,太冲是脚和肝的原点 。所谓原点,就是整个经络上的血液的整体调节 。因此,对于脾气温和、易受诱惑的高血压患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控制病情的方法 。太溪穴,在古代,太是代表大,溪就是代表溪流,所以太溪穴就是表示水流汇聚的意思,而这个穴道就是一般是肾脏的水流汇通的意思,从然谷穴留下来的水汇聚到脚踝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个穴道一般被称作是叫太溪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