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及功效( 四 )


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泄,诸虚百损等 。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 。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 。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具有宣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 。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 。
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 。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 。。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 。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
灸风池穴: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 。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
灸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常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
灸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 。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补肾壮阳、益寿延年的作用 。
5.艾灸穴位图的补益作用
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1.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
2.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 。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3.温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 。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
4.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 。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 。
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 。
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比如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