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后背穴位

1.人体背部有哪些穴位可以纾解疲劳?怎样找到?

人体后背穴位

文章插图
可以缓解眼睛疲劳的穴位比较多,我给你介绍常用的五个 。点穴位不仅可以调理气血而且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 。祝你早日康复!!!

一行间“行”指经过的意思,又有行(音杭)指道路 。行间是由于本穴行于大趾、次趾之间而得名 。
位置:位于第一、二趾缝间,指缝上五分 。
主治:头痛目赤、青光眼、眼睛疲劳、月经过多、尿道疼痛、头痛、失眠等 。

二太阳本穴主治阳盛亢奋引起的头痛,故名太阳 。
位置:在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之中点向后外开约1寸处之凹陷中 。
主治:偏正头痛、眼睛疲劳、目疾、三叉神经痛 。

三凤池“池”指浅的凹陷处,是风邪窝积的地方,故名风池 。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凹陷处 。
主治:头痛、目赤痛、近视、感冒、鼻塞、高血压、眼睛疲劳 。

四百会“百”形容多的意思,为三阳五会之所,故名百会 。-
位置:头顶正中处,两耳尖连线与头部中线的交点处 。-
主治:眼睛疲劳、头痛、昏迷、中风、脱肛、子宫下垂、健忘、失眠、上肢冷等 。

五合谷“合”指相会,泉出通川为“谷” 。谷者两山之间通水之道也,故名合谷 。
位置:拇、食两指张开,以另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指尖到达之处 。
主治:头面部、口腔、目赤、咽喉部疾病、上肢瘫痪、产后下乳 。
2.背部穴位图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 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 。
补: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风穴、臑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 。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经络上
经典穴位推荐
八髎穴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
风门穴
定位:
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
膏肓穴
定位:
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
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肾俞穴
位置: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 。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 。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