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腿疼艾灸位置图片

1.风湿腿疼艾灸时取哪几个穴位

风湿腿疼艾灸位置图片

文章插图
风湿、类风湿治疗
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 。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 。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 。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 。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 。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
张仲景金贵要略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 。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针对膝盖痛 。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
咨询中医师 。
2.艾灸疗法治疗腿疼做法
楼主很荣幸为你解答 也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
2.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
(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