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是是什么脱水( 三 )


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
2.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发热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 。热型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 。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入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
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
(1)稽留热(contiml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 。肾盂肾炎等 。
(4)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
(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但必须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
折叠编辑本段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黏膜)、骨髓穿刺等 。
折叠编辑本段治疗原则
1.病因处理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 。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
2.降温处理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 。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
(1)物理降温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 。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 。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 。
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 。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