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禽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六 )


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的亚型 。目前,有15种特异的HA亚型和9种特异的NA亚型 。



流感病毒属分节段RNA病毒,不同毒株间基因重组率很高,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快,其变异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 。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变化,而抗原转变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变化 。
单一位点突变就能改变表面蛋白的结构,因此也改变了它的抗原或免疫学特性,导致产生抗原性的变异体 。而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粒子时,病毒的8个基因组片段可以随机互相交换,发生基因重排 。通过基因重排有可能产生高致病性毒株 。基因重排只发生于同类病毒之间,它不同于基因重组 。这也就是为什么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 。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 。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 。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
- 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病毒吗
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说,就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 。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样 。
- 避免感染禽流感4点建议
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4点建议 。
建议一:别去疫区旅游 。
建议二:别与活禽接触 。
建议三:重视疾病预防 。
建议四:重视高温杀毒 。
- 专家指不必“谈鸡色变”
中国疾病预防专家指出,禽流感可防可控,人们不必“谈鸡色变” 。
6.禽流感是怎么形成的?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influenza,ai)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 。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 。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 。此后,这种流行性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 。
就最近5年的记录,1999年3月至11月,英国伦巴第地区暴发禽流感,到次年3月1300万只病禽被捕杀 。
【鸡禽流感是怎么引起的】2002年10月,美国加州暴发禽流感,当年12月疫情扩散到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 。到2003年3月,仅加州就销毁326多万只鸡;4月,荷兰发生禽流感,人类感染者达8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自2003年12月以来,禽流感在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造成数千万只家禽被宰杀销毁,染病死亡者已达数十人 。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
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 。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 。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