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阳虚经验

1.脾阳虚怎么办?如何治疗?

治疗脾阳虚经验

文章插图
1、香菇 。
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气,托痘疹 。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
2、红薯 。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 。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 。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
红薯
3、栗子 。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 。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 。气滞腹胀者忌食 。
4、山药 。
【治疗脾阳虚经验】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 。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 。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
5、扁豆 。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 。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 。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 。气滞腹胀者忌食 。
6、红枣 。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 。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
7、蜂蜜 。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 。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 。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
8、豇豆 。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作用:健脾,补肾 。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 。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
9、糯米 。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 。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
10、粳米 。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
在食疗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茶疗的方法来调养,可饮用德甫的鏛緭宝茶,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 。
2.脾虚要怎么治疗
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
脾虚水肿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
脾虚出血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