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三 )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
如果您节日期间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 。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
3.各民族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都有吉、凶、福、祸 。所以黎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各种生活习俗,诸如生产劳动、建屋迁宅、婚姻、生儿育女等,都非常注重节令时辰,而且每当行动前都要举行一定的祈祷仪式,以期盼一切平安顺利,不出意外 。
在黎族“合亩”制地区(今五指山市),流行著逢农历三月、七月和十月做“牛日”的习俗 。黎族有自己本民族的历法,l2天为一周期,每天以一种动物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 。“牛日”被认为是“福日”、“良日”、“吉日” 。所以每到“牛日”,必跳《祝福舞》 。在春意浓浓的三月份的第一个“牛日”,要为牛跳《祝福舞》,祝愿牛群肥壮多子;在骄阳似火的七月份夏季晚稻插秧的第一个“牛日”,要为“稻”跳《祝福舞》,祈求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在收获季节的金秋十月的第一个“牛日”,要为“人”跳《祝福舞》,期盼全寨大小平安、人丁兴旺 。
每当举行这种仪式之日,全寨人都集中在亩头家中杀猪摆酒设宴,跳《祝福舞》 。首先由众人轮番敲打锣鼓,然后身穿盛装的亩头夫妇,饮用曾洗过“宝石”(相传祖先传下来的一种石器,是福魂的象徵)的“福酒”,继而起舞 。舞时,亩头手拿蘸著“福酒”的两枝红藤叶,从门口至屋内来回走动,并不停地摇动著红藤叶,其妻则捧酒紧随其后,以示引“福”入屋,接著向众人洒“福酒”,以示“福气”上身 。
亩头夫妇舞毕,寨人齐上阵,男者身著青、蓝、绿色的长袍于屋内至门口来回招手甩袖,左右摆动;女者则手捧酒碗,跟著男者后面边舞边敬“福酒” 。不论男女,舞者身腰都平稳挺直,随著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时进时退地踩小步,口中不停地齐声呐喊,直至通宵达旦 。这种舞蹈舞姿粗犷古朴,原始舞蹈气息极浓 。
另在“合亩”制地区,每到新年都必跳《年舞》,也称《平安舞》 。每逢新年的正月初二,全村的男女都身穿民族服装,在辈份最高的长者带领下,举行庆贺新春仪式 。人们杀猪宰鸡,摆好祭品,打起独木皮鼓,敲多个铜锣,随著锣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表示辞旧迎新,祈求在新的一年裏全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舞时舞者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稳直,跟著锣鼓的节奏前进,双手在腰部的两侧前后摆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