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功效作用与主治( 三 )


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
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
3、瘰疬溃烂 。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 。
多吃为好 。
【用法与用量】15~6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
以下为清朝名医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对土茯苓功效的描述:
土茯苓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经 。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臃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 。
土茯苓燥土泻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 。善治痈疽瘰疬、杨梅恶疮 。
6.土茯苓有什么样的功效?要详细的回答.
土茯苓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英)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别名] 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 。">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常绿攀缘状灌木 。茎无刺 。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cm,先端渐尖,全缘,下面通常绿色,有时略有白粉,基出脉3条;有卷须 。
花单性异株,腋生伞形花序;花被片6,内轮细小,白色或黄绿色;雄花雄蕊6;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 。浆果球形,红色,外被白粉 。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 。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产镇江、宜兴、深阳,野生山坡灌丛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药用部位:[编辑本段]块茎药材性状:[编辑本段]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 。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 。质坚硬 。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l~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无臭,味微甘、涩 。[采制] 秋季采挖,晒干或切片后晒干 。
[性状] 根茎略呈扁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有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直径2~5cm 。表面黄棕色,微有光泽,凹凸不平,有残留坚硬的须根,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并有残留的鳞叶 。质坚硬,断面类白色或淡黄棕色,粉性,有维管束小点;常切成厚1~5mm的薄片 。味微甘、涩 。[化学成份] 含菝葜皂甙类(smilax saponins),尚含提果皂甙元(tigogenin)、鞣质 。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除湿,解毒,清热,利关节 。用于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
用量15~60g 。【英文名】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别名】冷饭团、红土苓、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源形态】多年生攀援灌木,茎无刺 。
根状茎横生于土中,细长,生多数须根,每隔一段间距生一肥厚的块状结节,质坚实,外皮坚硬,褐色,凹凸不平,内面肉质粉性,黄白色,密布淡红色小点 。单叶互生,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下面有白粉 。
7~8月间开小白花,花单性,雌雄异株,为腋生伞形花序 。浆果球形,熟时紫红色,外被白粉 。制法】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