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茶叶制作过程炒茶 茶叶制作过程步骤


手工茶叶制作过程炒茶 茶叶制作过程步骤

文章插图
如何手工炒茶首先,将采摘来的茶叶清理一遍,把躲藏在里面的小虫子、碎屑清理干净
采摘茶叶时最好选择这种“一芯一叶”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
洗干净锅,烧热后,就可以把茶叶倒进去 。大锅受热面积大,茶叶不会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
然后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 。动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叶会烧焦 。
用手炒更灵活,而且不能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
控制火候,就这样不停地翻炒 。注意不要烫伤手 。
十多分钟之后,可以一边翻炒,一边用手揉搓 ,这样可以使叶子的更好地卷缩 。
一个小时左右炒至这个颜色时,就要加快翻炒的速度 。
再过四十分钟左右,当茶叶炒至这个颜色时,就差不多可以出锅了 。
出锅时,用报纸垫着盛在容器里 。摊凉 。第二天就可以泡着喝了 。

炒茶步骤是什么?炒茶主要分为生锅,二青锅,熟锅三个步骤组成的 。
1、首先是生锅,用普通的饭锅,然后锅呈现25-30度的倾斜,再用毛竹扎成炒茶的扫把,将大概100g的茶量投入到锅中,然后用炒茶扫把,将茶叶在锅中高速旋转,生锅炒茶的温度尽量保持在180-200度之间 。
2、第二步是二青锅,也就是对茶叶进行持续的杀青以及初步的揉捻成条状的工作,锅内的温度会比生锅的时候略低,使用炒茶扫把在锅内旋转的同时,利用锅中的摩擦力,一边炒茶,一边开始将茶叶初步揉搓成条状,然后再将条状的茶叶,放入到熟锅中 。
3、第三步是熟锅,第二步结束以后,将条状的茶叶放入到熟锅中,锅中的温度保持在130-150度之间,茶叶这个时候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这时候要对茶叶进行温柔地旋转和抖动 。
二青锅:
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 。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 。
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 。
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 。
茶叶的制作过程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也不同,以绿茶为例——绿茶制作工序如下:
1、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
2、揉捻——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 。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 。
3、干燥——使物料便于加工、运输、贮藏和使用;食品干燥是食品贮藏加工中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干燥技术将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除去,达到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延长食品贮藏期的目的 。
扩展资料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 。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 。
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饮茶始于中国 。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