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变阴虚是加重了

1.中医说的阳虚,阴虚是怎么回事?

阳虚变阴虚是加重了

文章插图
阳虚 中医名词 。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 。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 。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
宜忌原则
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 。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
阳虚5大症状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 。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
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 。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 。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
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 。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
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
【阳虚变阴虚是加重了】五脏也有阳虚时
心阳虚 。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
肝阳虚 。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
脾阳虚 。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
肾阳虚 。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
肺阳虚 。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
阴虚,中医名词,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 。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 。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仕、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
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硕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就读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理论 。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浙江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