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的糖尿病与中医治疗

1.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老牌的糖尿病与中医治疗

文章插图
关于糖尿病,我认为是:
脾先病,久之,累及肝肾 。
因为病源的认定已经超出原有古论的三消症 。
现代科学执意的派用,造成了人的生存环境和食品中,已经全方位的充斥着激素,所以,发病的年龄已经幼龄化 。
在临症中,针对II型糖尿病,首先派用的是《品源真》(茶品)泡着当茶喝 。药走肝、脾、肾,调养脾血补不足,改善人生代谢 。
同步,加配《消瘀散》,调谐、平衡内分泌功能,用以减少激素类摄入的损害 。
第二步,(1),配用《六味散》补调入肾;(2),同步配用《根药》做炖品食用,除湿、消瘀,达到降糖的功效 。
第三步,第三步:
五脏同调,30天,做善后巩固 。
治法: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 。养心,益肾,补脾,涩肠 。
功用: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益气,止渴,助心;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 。
兼证高血压,有愈后不良者:
随证加用土方炖服,专治高血压(配炖物:滋阴养胃,补虚除热,利脏腑) 。
另外,在整个的步骤中,配用《长寿枕》(1号,或者是2号),调整患者的睡眠状态 。
另有兼症脂肪肝和其它派生的兼症时,再据证派用《消瘀散》和《双败毒散》、、、
2.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专家一致认为,中西医联手,“降”、“调”结合才能优势互补 。五种情况最适合
中医药治疗
采访人员采访了多位治疗糖尿病的中医专家,他们认为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
1.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 。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 。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的发生率 。
2.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
3. 血糖控制良好但
症状缓解不明显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可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
4.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药降糖的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的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 。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
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