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南北各地都吃什么美食 立夏风俗吃什么食物( 二 )


4、乌米饭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 。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 。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 。母亲才终于的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
5、麦蚕
青麦团即青麦蚕,通东话中称为冷稹,属于沙地人家今江苏省海门市及启东市传统的小吃 。如今,这种小吃不多见,做的人也越来越少 。旧时 。农家普遍生活困苦,每到“神仙难过”的二三月间.家里的粮食差不多已吃光了,于是便把田里的青麦穗割回家去,用手搓下青麦籽,吹去麦壳,然后下锅炒熟起锅 。再次弄净麦壳因为麦壳一次去不净 。下锅炒熟后,趁热用石磨将麦粒磨成细细的麦条儿 。因其形似幼蚕,沙地人便称之为麦蚕 。
6、脚骨笋
立夏时节,宁波人最喜欢吃脚骨笋,这种细长的野竹笋,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 。宁波人叫“脚骨笋”,奉化人叫母笋,是一种野生山笋,味道特别好 。
传说立夏的时候吃,可以像竹笋一样日日生长,宁波有一句老话说的,“立夏吃脚骨笋,一年脚骨健健过” 。
7、七家粥
浙江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
8、七家茶
杭州旧俗,立夏日烹新茶馈亲戚邻居,称七家茶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富室竞侈,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而香汤明目,若茉莉、林禽、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盛以哥汝瓷瓯,仅供一啜而已 。”
9、光饼
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也有一种炭火烧烤的“火烧馍”“烙馍” 。它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 。有甜的、有咸的、有不甜也不咸的,外观、色泽、大小都与福州光饼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饼中心用以穿线的那个孔 。
唐代光州,中原南迁的福州人族谱记载其祖先来自光州 。可以推断,自从唐开始,福州便有了“火烧馍”“烙馍”,因来自光州而称“光饼” 。
“光饼”是福州传统名点,古时,福州书生晋京赶考,也往往身带“光饼”做为旅途充饥之物,由于它便于携带、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故成了物美价廉的“三便干粮” 。
此外,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
10、摊粞
立夏日,以金花菜或枣子猪油和粞灼成之粉,谓“摊粞”,立夏食之,防病驱灾 。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讲:“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字头’者 。磨米做粞,入草字头煎之,味甚脆香,名‘摊粞’ 。现在上海人把面粉或米粉调成黏糊状再放入锅中煎熟或烤熟成饼讲做“煎饼”,而旧沪语中就讲做“摊饼”;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讲:“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这个“摊”就是均匀分摊成薄片状的意思 。草头在今日仍是上海人喜欢吃的蔬菜,不过大多是清炒为“酒香草头”,或用来做荤菜的铺垫,如“草头圈子”等 。
11、虾面
立夏日,常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五月中旬 。这一天,过去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做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 。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 。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