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6岁小孩打招呼( 五 )


2、忽略孩子与生俱来的“安检雷达”
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 。
你一定记得,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主要照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 。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
虽然这个焦虑会在一岁半后逐渐淡化 。但随着年纪渐长,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刹那,他们还是会有直觉的警觉 。他们会静静的看着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觉,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
这种“陌生人焦虑”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连结和依附,并从那个依附里发展安全感 。而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又何尝不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透过那样的能力,幼儿逐渐学会了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
只是很遗憾的,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观察”其实是一道“安检”过程 。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就会靠他很近,摸他的头、拍他的脸 。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自己心爱的爸妈(主要照顾者)还会责备他“小孩子不能没礼貌、害什么羞嘛、不听话、让爸妈丢脸……”
在这几重因素下,孩子还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重要吗?大人怎么想,小孩也该立即这么想 。大人认为要有礼貌、见人就得嘴巴甜地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该立刻这么做 。孩子会认为不这样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吗?
3、罪恶感的产生
在幼儿的成长旅程里,他们会碰到一个成长上的难题:罪恶感 。它与幼儿“好奇、主动探索”的热情,紧密相连 。
当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这锅里有什么?去试探我这样做,他是不是就会这样反应?这种种试探的结果,却也可能打破某样东西,或惹毛了哪个人,与成人的意愿和秩序相悖 。于是,孩子会愧疚自己让大人生气,把“自己不好”这样的罪恶感,加诸在自己身上 。
同样的道理,当幼儿因为需要时间去观察陌生人,却得不到认可,又听见成人一再说自己无礼,罪恶感也就不得不开始在他的心里扎根了,结果呢?一则可能孩子觉得愤怒,反而不去做;二则可能孩子觉得自己太差劲,就不得已顺从了 。不管是反抗不依或暂时顺服,两者都忽略了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或是产生“自己的感觉是错的”这样的想法 。
二、从被尊重中学会有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以正向、有尊严的、又有意愿的学会和人打招呼?
首先我们必须带领孩子认识的是:什么是礼貌?“礼貌”不是只有外在形式的执行,重点其实是在感受的交流 。所以我们要以“感受性”为中心,来引导幼儿学习礼貌 。比如说,以感受,来理解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的感觉(是不好意思、害怕);以感受,来说明友善的向他人问好,那是一种关心,别人会多么开心,而自己也会因为这友善的交流,感到温情 。
以友善的感受交流为基础的认知,会自然的带领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所以说,最重要的关键,是“尊重”;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 。以我在书店看到的场景为例:
有位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 。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妈妈对着孩子说:“小涵,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 。”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着说:“你的娃娃好可爱 。”王阿姨又断断续续地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好可爱,小涵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