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假有多少天

1.《劳动法》中晚婚可以休多少天?
【晚婚假有多少天】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提倡晚婚,推行晚育 。
1、 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
2、 晚婚晚育享受以下待遇:
(1)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
(2)晚育的给男方护理假7天;
(3)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
(4)婚假、护理假、产假期间,按出勤对待,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调级 。
3、 男女双方未达晚婚年龄要求结婚者,应动员晚婚 。仍要结婚者也应服从国家生育安排,实行晚育 。
4、 严禁未达法定年龄结婚生育,严禁计划外生育,严禁非法收养、送养子女 。
对晚婚,各国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实际结婚年龄平均为25岁 。在中国,一般男25岁以、女23周岁以上的初婚被认为晚婚 。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5条明确规定:“晚婚晚育应给予鼓励” 。晚婚晚育第5条明确规定:“晚婚晚育应给予鼓励” 。晚婚晚育与法定婚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定婚龄是人们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实行晚婚晚育的政策 。晚婚晚育与法定婚龄具有一致性,是在法定婚龄基础上的晚婚晚育 。为此,婚姻法在规定法定婚龄的同时,又规定了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
作为提倡性条款,鼓励人们自觉实行晚婚晚育,并受到国家一定的优待 。中国现行政策规定的具体鼓励方法是:男女双方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外,各另外增加奖励假7天 。奖励假期间,工资照发,农民由所在村给予鼓励 。晚婚晚育与法定婚龄在效力上的根本区别是不具有法律强制力,是提倡性条款 。当事人已达法定婚龄要求登记结婚时,可动员教育其实行晚婚,经动员当事人坚持要求结婚时,应准予登记 。
如当事人所在单位以其仅达法定婚龄未达晚婚年龄为由,拒不出具结婚证明时,当事人可直接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当事人符合结婚条件时,应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 。
2.北京晚婚婚假到底多少天!
10天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与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 。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
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晚婚、晚育的,由雇主按照本条前款规定奖励 。
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和个体工商户晚婚、晚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奖励 。
关于“国家规定的婚假”,我查来查去,只查到原(80)劳总薪字29号《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第一条规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1-3天的婚假;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以给予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路程假 。在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全部由职工自理 。
3.晚婚假期是多少天
晚婚假期法定是三天时间 。之前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过快,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以在法定三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天数,晚婚奖励的原则是双方达到双方享受 。上述对象,女方没有达到晚婚年龄,不能享受晚婚奖励,男方已经超过晚婚年龄,可以享受晚婚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