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打青少年孩子( 二 )


从泰兴丢手机杀子案
我们来看一个家庭的模版
当我看到“因为孩子丢手机,母亲毒打孩子致死”这样的标题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地觉得我好像看到过整个事件,甚至包括其中的很多细节,邻居、大众、专家对此的大致反映 。
我知道这样的新闻,过一段之后,只能留下一声叹息——直到另一件类似的事件发生,继续一轮的循环往复 。
但是,我更想做的,是详尽一些把这个家庭中的一些细节,尤其是成规律的一些细节,给提取出来,让我们为人父母的人,作为一个警醒 。
因为,在家庭教育领域,也有科学的规则可循——就向地心引力一样,你放开一块儿石头,石头就会落地——你对孩子,如果实施了某些行为,也会直接导致注定的结果 。
以下我从这个事件中抽取的一些因素,并不一定会导致“打孩子”,更不是说有可能导致“事故” 。但是,这些因素如果有几条同时出现的话,就值得我们警惕了 。
就像往地上扔石头,石头大了,砸的坑大一点儿深一点儿,石头小了,砸的坑小一点儿浅一点儿,但这只是程度的不同,从性质上说,只要砸了石头,坑肯定会有 。
也就是说,各位家长千万别骂我,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从小跟长辈长大的,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我自己就是被打大的,现在名校毕业,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我就要这样教育孩子”??
要知道,你们家的孩子该如何教育,我是没有一点儿发言权的,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只是说,这些年来,我接触到了很多很多的家庭里发生的事情,也接触到从事儿童心理、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等等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常常痛心疾首地跟我表达:
为什么很多家长要到了“已经无法挽回”的地步,才来找我们 。那个时候,就算我们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做出有效的改善了 。
所以啊,也请各位家长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听得进去的,就多少听一些,觉得逆耳的,就先放在一边,什么时候觉得可以继续看,再拿出来看看 。
一、孩子是爷爷奶奶在农村带大,因为要上小学7岁才回来跟母亲一起生活 。
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跟着母亲在老家度过的 。所以,我深深知道一个孩子的生活里,缺少了父亲母亲(甚至是双亲)是什么样的感受 。
那些从来都不知道儿童心理的粗线条的成年人,动不动就说“孩子小,什么也记不得”“放哪里养不都是养”“7岁之前放农村,接触自然,还不耽误父母工作,多好啊”??请都他妈的滚蛋!
因为父亲在外从军,我自己3岁之前,基本上没怎么见过父亲 。电影上演的那种,当孩子看见父亲回家吓得躲起来的情节,一点儿都不夸张 。
一个小孩子,明明知道从称谓上这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看到的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心理是多么大的一种折磨!
后来,我们家以随军家属的身份终于团聚了 。虽然父亲仍有很多时间在外面出任务,但在我的心里,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家了 。但是,我仍然很难和父亲建立亲密的关系 。甚至,我从小一直到大,都很难做到“有礼貌”地面对陌生人 。
我当时年纪小,3岁之后全家也一直都在一起,父母从来没有打过我一个手指头,还尚且有如此影响 。而我的姐姐,和父亲分离的时间比我多了三年,这也导致了她直到成年之后,都没有亲口叫过一声“爸爸”,为此,父亲真的狠狠地打过她——但是,我深深地知道,错不在我们孩子,而在于父母 。
不止一次,我听到我的同龄人,甚至是晚辈,很得意地跟我说,“我一生孩子就把他送到老家去,多省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