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打青少年孩子( 六 )


一个家庭,给孩子多少的财富,布置得多么豪华,其实对于孩子并不重要 。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我觉得,无论孩子受到了多么大的委屈,遇到了多么大的挫折,都愿意回家——这样的家,才是最好的家 。
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所谓的明星的家、名人的家、富豪的家,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一个五星酒店,或者豪华的会所——总之,就是不像一个正常的家 。我就想,真的住在里面,你会放松吗,你会随意吗,你会舒适吗?
很多父母,把家理解为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而忽略了家其实最重要的是人 。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去同学家里玩儿 。很快地,你就会发现,有的同学家里大家很喜欢去,而有的同学家里大家都不愿意去 。喜不喜欢去,最关键的因素不是谁家漂亮、豪华,而是谁家的家长更随和、更亲切——我相信,住在这个家里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感受 。
六、孩子的老师听说出事的消息后,一度懊悔,说自己疏忽了,那时没有亲自找其母谈谈 。邻居也知道母亲经常毒打孩子,孩子从此也算是解脱了 。
有时候,我一听到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就会头皮发麻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社会一边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一边对所有侵害孩子身心甚至生命的行为,却视而不见 。
是的,我不想去讨论高深的理论,我就是想说一个问题:公众对于孩子的态度 。
先说社区吧,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小区”里的 。但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小区,却是没有给孩子提供公共身份的 。
也就是说,孩子在小区里,是基于“某个家庭”的孩子,他的活动如果没有家长陪同,是很难有人敢于去和这个孩子交往的 。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反而导致了孩子就算遇到了很严重的伤害,也没有人去“管闲事儿”的地步 。
我们当然不能去指责那些邻居,也不能去指责老师 。但是,我们要反思这样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哪些的事情 。
我们要保护儿童,不能停留在完善法律的阶段 。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就是“管人家的孩子,你老几啊”这是几乎所有中国人会有的想法 。那么,当老师、邻居等人看到了有人在暴打孩子的时候,就要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要报警,但也保护报警者 。
其实,最关键的,则是对实施暴力的父母的惩罚 。我觉得要真正地走到这一步,我们克服的,不是执法层面,而是舆论宣传上的困难 。
我的建议,是不是可以掀起一轮轮的宣传,让大家逐步认识到,“任何人打孩子都是违法的” 。就像“室内不允许抽烟”一样,之前空喊了很多年,后来制定了罚款的处罚,而且报道了几起典型的案例 。虽然说,现在很多地方还有在室内抽烟的,但从总的趋势上来看,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了 。
当然,“任何人打孩子都是违法的”会比“室内禁止吸烟”要复杂得多,难得多 。但是,真的更值得去做,而且,要长期地去做 。
七、乔乔说了声:“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
我们和孩子分离的时候,最想和孩子说什么?
如果是每天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如果是每天和孩子互道晚安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如果是孩子去上大学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如果是孩子结婚成家了,你会说什么;如果是孩子去很远的地方居住了,你会说什么;甚至,你要和孩子永远分离了,你又会说什么?
我想,无论你会说什么,你都不想你的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
我不知道,这位“失手”把孩子打死的母亲,会面临到什么样的法律的惩罚 。但是,当她被抓获之后,还在为自己开脱,就从这样一点来看,她并未由此深深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