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这三个是孩子最好的健脾方

保护宝宝脾胃该怎么做?古代医家对健康的小孩给出了这样一个标准:“小儿面红如桃花色,大粪黄稠,小便清澈,手足和暖,乃表里俱实,其子易养也,不宜服药 。”
如何才能让孩子达到这个标准?答案很简单:健脾 。
怎样健脾呢?在《小儿病源方论》里提到:“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 。
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吃热、吃软、吃少!这是从古至今最好的三个健脾方!
看起来简单、却有深刻的内涵,家长普遍很难做到 。
【从古至今,这三个是孩子最好的健脾方】◆吃热◆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能让孩子吃冷食;二是不能让孩子吃寒食 。
1.不能让孩子吃冷食
道理很简单,人体是有温度的,食物进入胃里,如果是冷的,就需要调动脾胃的热量来把食物“捂热” 。
孩子的脾胃功能很弱,消化冷的食物所需的能量肯定大于消化温的食物,这就给脾胃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
本来孩子的脾胃就需要非常小心地呵护,这样一来,脾胃很容易受损 。甚至,脾胃自己的热量不足,要从肾里调出肾气转化成热量,时间久了,不仅脾气不足,肾气也会不足,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强壮呢?
夏天,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喝冷饮 。其实,越小的孩子,越要避免喝冷饮、吃雪糕 。
孩子的正常体温比大人还要稍高些,而冷饮的温度一般都在0℃以下,孩子一下子吃到胃里,冷热温差大,稚嫩的脾胃容易受刺激,经常吃,很可能会造成脾胃实质性损伤 。

从古至今,这三个是孩子最好的健脾方

文章插图
2.不能让孩子吃寒食
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是:孩子虽是纯阳之体,但其阳气是假的阳气,很稚嫩,不成熟 。孩子经常吃太寒凉的食物,容易伤脾胃 。
我见过不少家长,坚持不懈地每天给孩子喝一瓶酸奶、吃一个奇异果,说是营养非常好;不少家长还经常给小宝宝吃香蕉泥 。
没错,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这些食物都富含各种营养素,但这些都是寒凉食物,孩子天天吃、经常吃,对脾胃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
孩子的脾胃功能一旦受损,消化吸收不了,饮食营养再丰富,又有什么用呢?
◆吃软◆
吃软烂的东西,脾胃才好消化 。
很多西方的说法是,要有意识地给宝宝吃一些硬点的食物,以锻炼咀嚼能力 。
这跟我们说的给孩子“吃软”是不冲突的 。锻炼咀嚼的目的,也是为了让食物进到孩子的胃里时是软烂的、容易消化的 。
软和硬是相对的,总体来说,孩子吃的食物要比成人的软烂一些,但并不是说从小到大都要给孩子吃糊、吃粥 。
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是,让他认真咀嚼,不要囫囵吞枣、随便嚼一嚼,保证食物进入脾胃的时候,是容易消化的 。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成人一口饭要咀嚼21~36下才能吞咽,就是为了呵护脾胃 。
判断孩子吃的食物软硬是否合适、能否消化,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孩子第二天的大便,如果有食物残渣,肯定没有消化,下次要注意煮得再软烂一些 。
◆吃少◆
让孩子吃得少一些,我觉得是现在的家长特别是家里的长辈最难做到的 。
孩子不吃饭、吃少一些,家长就担心的不得了,想尽办法哄孩子吃饭 。孩子生病,几天没胃口,稍微好一些就赶紧给他补一补 。这些都是家长错误喂养的“重灾区” 。
元代著名儿科学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中提到: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 。” 孩子吃到七分饱,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饱,就不会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