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爸妈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物理降温?

在照顾小朋友的时候,经常会碰见小朋友感冒发烧,那么碰见这种情况下当然最重要的是给他们降温,那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物理降温?
发烧的时候,应该冷了穿,热了脱,还可以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甚至可以用冰毯降温 。那么,这样的指导是否正确呢?又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我们最关心的儿童呢?
不推荐温水或酒精擦浴
2016 年版《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将发热定义为: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 ≥ 38℃ 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 ≥ 38℃ 或腋温 ≥ 37. 5℃ 定义为发热 。
指南同时也明确指出: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1D),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1D) 。
UpToDate 中也显示:通常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外用降温法对婴儿和儿童进行退热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海绵擦拭联合退烧药与单独使用退烧药相比,海绵擦拭的附加退热效果是短暂的,与此同时还会增加患儿的不适感 。
发热本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单纯发热会加重病情 。直接降温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孩子的舒适度 。

儿童发热,爸妈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物理降温?

文章插图
物理降温
哪些患儿可考虑使用?
1. 不明原因性的体温升高;
2. 发热同时伴有热射病(即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常见原因如包裹过度、血容量不足或药物使用如阿托品);
3. 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可能存在异常的体温调节以及对退热药反应差 。
必要操作
需要物理降温时如何进行?
1. 建议使用温水(一般在 30℃ 左右)擦拭,擦拭的效果好于浸泡;冷水的效果虽然降温效果更好,但患儿的不舒服感也会更强烈 。
2. 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拭 。高热时行酒精擦拭,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大量的酒精,儿童因为肝功能不完善,对酒精代谢能力差,易导致血中酒精浓度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
3. 冰毯可用于危重患儿或有温度控制问题的住院儿童(例如急性头部损伤儿童) 。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外用降温法可以作为急需快速降温患儿的辅助治疗手段,但必须在使用退热药 30 min 后 。原因在于 30 min 能够使得机体下丘脑在药物作用下,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设定体温调节点,从而避免异常调定点导致的机体持续产热但体温不下降的「退热无效」现象 。
退热药物
如何合理使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基础疾病的患儿出现的发热,积极纠正发热原因,及时纠正体液失衡,减少活动,大多数发热是自限性的 。使用退烧药后体温的降低,并不能用来区分患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
如果患儿发热伴明显不适表现(如活动水平降低,液体摄入量减少等),可能需要使用退烧药治疗 。儿童使用退烧药应根据公斤体重计算剂量,而不是按年龄给药 。
1. 对乙酰氨基酚
【儿童发热,爸妈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物理降温?】≥2 月龄的患儿,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
80% 的发热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将体温降低 1~2℃ 。
用法用量:
10~15 mg/kg/次(单次最大剂量 800~1000 mg),必要时可间隔 4~6 h 追加一次,24 h 内不超过 4 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75 mg/kg(每日最大剂量 4 g,不同厂家可能有区别) 。常规不推荐负荷剂量的给药方式,因为可能会导致剂量混淆的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