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片有寄生虫吗

1.生鱼片有寄生虫吗?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各样的食材和新的烹饪方式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偏爱熟食,所以,生鱼片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 。对于这种肉类生冷饮食,一些朋友担心食用后会感染蛔虫等寄生虫,所以需要禁止食用 。然而,这样的担心真的有必要吗?本文将从生鱼片食材的产地、储存以及食用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生鱼片是否可能携带寄生虫,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 。
首先,鱼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其体内含有寄生虫风险的高低 。事实上,所有环境下生长的鱼类均有携带寄生虫的风险,这是由于水中的哺乳类动物,其分泌物可以给寄生虫提供一定的生长环境 。这些寄生虫附着于其它生物上,可能被鱼类所食用,进而使鱼类携带寄生虫 。所以,在深海环境中,尽管海水有着相对较高的盐分含量以及更加清洁的环境,也不能使深海中生长的鱼类比淡水中的鱼类携带寄生虫的概率更低 。
其次,在鱼肉的保存过程中,超低温可以消灭寄生虫 。众所周知,我们食用的很多生鱼片并非是活鱼处理后被立即食用 。在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超低温技术有别于传统认知上的冷冻,它是将鱼肉进行速冻后,减少其口感损失并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甚至杀死部分细菌以及寄生虫 。所以,超低温保存的生鱼片较新鲜的生鱼片而言含有寄生虫的概率更低 。
最后,生鱼片“伴侣”譬如芥末酱和醋的杀虫效果却差强人意 。虽然实验室中这两者确实可以杀灭寄生虫,但其采用的实验条件是高浓度的芥末和高浓度的食用醋,长时间浸泡带有寄生虫的生鱼片 。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很难做到将生鱼片长时间浸泡于高浓度的调味品后再食用 。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不能很好达到消灭寄生虫的目的 。
对于喜欢生鱼片的朋友,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人,可以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生鱼片,注意检查商家是否有《入境货品检验检疫证明》,尽可能保证生鱼片的安全性 。减少生鱼片的食用频率也能减少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
综上所述,生鱼片的食用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我们应尽量保证食品品质,减少食用频率 。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峰进行科学性把关。
2.生鱼片真的有寄生虫吗?不同种类的鱼会不会不同?
生鱼片好吃但隐患不少本信息摘自:金羊网 生鱼片味道鲜美,但防疫专家提醒,生鱼片寄生有华支睾吸虫等多种鱼源性寄生虫,感染华支睾吸虫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硬化和肝癌 。
据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金祥介绍,食用生鱼片、涮鱼片等很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进入人体后就寄生在胆囊内,会引起胆囊发炎和 胆道堵塞,从而使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硬化和肝癌 。食用生鱼片还会感染异形科吸虫、棘口科吸虫、东方次睾吸虫等寄生虫病 。食用生鱼片主要在广东沿海一带,现在因食用生鱼片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病例已大幅上升 。
据介绍,食用生鱼片和未煮熟的鱼还会感染颚口线虫病 。颚口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在皮肤、内脏到处移行,引起发烧、局部肿块,钻进脏器则会引起严重病变 。
近10年来,全国感染颚口线虫病例已经增加3倍多 。
肺吸虫病是另一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据专家介绍,肺吸虫病感染主要是食用淡水螃蟹和虫刺蛄引起的 。感染肺吸虫病会咳嗽、胸痛,引起胸部积液和胸膜炎 。而食用螺蛳,尤其是福寿螺和大蜗牛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 。据专家介绍,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大量进入脑部后,会引起剧烈的头疼、呕吐、嗜睡,并伴有脖子硬等脑炎、脑膜炎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