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你了解吗( 二 )


(4)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 。
(5)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 。
(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
5、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 。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 。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
关于我国预防接种的发展状况
人类的生存就是人类不断地与灾害、疾病等等的斗争历史 。其中,传染病就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史,至今仍在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认识到用免疫的方法来预防传染病 。在我国和埃及、印度的古代文献里,都记载了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在该种传染病流行时不再患病的事实 。公元前5世纪,希腊半岛战争中,曾用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来护理该类传染病人和掩埋尸体的事例 。公元4世纪时,我国还用蟾蜍、蛇肉等作为预防狂犬病复发的药物,被认为是免疫预防的萌芽 。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使用接种方法预防疾病 。而人类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成功的范例,是天花的免疫预防 。据历史学家推测,在一、二万年前世界上就存在天花,到了中世纪,几乎无一个国家幸免,我国是最早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公元10世纪,唐宋时代已经有接种人痘的记载,当时有痘衣法、浆痘法、旱苗法、水苗法4种方法 。18世纪末期,英国医生琴纳(EDWARDJENNER)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举世闻名的实验,将一名挤牛奶的女工受上感染的牛痘浆分次给一名8岁的男孩接种,未患天花 。而后,经过长达数年的使用,最终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在全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开始牛痘预防天花的接种,开创了免疫预防的新纪元 。之后,经历了180年的漫长历程,WHO于1980年球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免疫预防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建国初期,确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整顿和构建了生物制品生产机构和防疫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牛痘疫苗、鼠疫疫苗、霍乱疫苗的群众性接种运动,并积极推行卡介苗的接种 。50年代末、60年代初,卫生部先后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和《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规定了接种白破疫苗、百日咳疫苗、乙脑疫苗和脊灰疫苗等的具体要求,奠定了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 。197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克服盲目接种、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到1978年全国已经有1000多个县市开展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