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你了解吗

导读: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1986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今年4月25日是我国的第21个预防免疫宣传日 。

预防接种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你了解吗

文章插图

我国目前的国家计划免疫是5苗防7病,即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主要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 。
除了接种国家计划免疫内疫苗外,家长们还应安排给孩子接种扩大免疫的常用疫苗 。目前我国儿童扩大免疫接种的常用疫苗有麻腮风三联疫苗,一针即可预防三种疾病(麻疹、风疹、腮腺炎),与单价疫苗相比,联合疫苗的免疫反应是一样的,其预防效果较好,而且能够减少注射次数,减轻孩子痛苦,降低由不洁针头、注射器引发的传染病 。这些儿童扩大计划免疫的常用疫苗都可以在当地医院的预防接种点接种 。
从1978年到2002年的20多年间,全国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六种疾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 。计划免疫的实施,对保障儿童健康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种细菌、病毒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导致儿童各类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主要包括甲肝、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 。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
1、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
2、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
我国目前施行的免疫规划主要是对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八次防疫针,口服三次糖丸疫苗,1岁半至2岁、四岁、六岁时仍需加强免疫 。可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 。
3、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
各种疫苗生产出来都是经过严格检验"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 。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癫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 。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 。
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极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进行接种 。
4、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
(2)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 。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
(3)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