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你了解吗( 三 )


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计划免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政府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目标作出承诺:1988年以省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到1990年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并把这个目标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妇联等部门组成全国儿童计划免疫领导小组,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实施,规定了“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在法律上保证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 。儿童免疫接种率进一步提高,经WHO审评确认我国按期实现了普及儿童免疫目标 。
90年代,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在继续提高维持接种率的基础上,转向对疾病控制和消灭 。前总理李鹏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两个世界文件,承诺我国到2000年以乡为单位儿童接种率达到85%;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我国已经按期实现了承诺目标 。由于成功的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肺结核比历年最高年份下降了98.3%以上,极大限度保护了我国儿童的健康,同时也为世界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赞扬,并荣获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儿童生存银质奖章 。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预防免疫工作的开展,根据我国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童年卫生部重新修订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法”,进一步详细规范了国家开展预防免疫各项工作 。规定我国用于预防免疫两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有卡介苗疫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BV)、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简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MV),北京市还增加了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简称流脑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有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混合疫苗(简称麻风腮疫苗MMR)、水痘疫苗(VaricellaVaccine)、甲型肝炎疫苗(HAV)、肺炎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e)、流行性嗜血杆菌疫苗(HIBVaccine)等,二类疫苗由个人付费,采取自愿接种原则 。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介绍
中日友好医院是一家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直属国家卫生部、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预防保健科建立以有22年历史,预防免疫开设有普通免疫接种门诊及国际特需免疫接种门诊,均由业务精湛、技术一流的主管护师及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出诊,年安全接种人次达数万人次,为各类人群提供了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为北京市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
【预防接种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