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三型辨证( 八 )


中消:重点斜推两胁部和横推脘腹部,兼用中指点揉期门、章门、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诸穴;在平推背部时,兼用拇指推点脾俞、肝俞、胰俞诸穴;在平推下肢时,兼用拇指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上述手法均以酸胀为度,最后重出太椎穴之下 。下消:着重横推腰骶和斜推少腹部兼用拇指揉肾俞、命门、志室、八?诸穴,以有酸胀为度;用中指按揉气海、关元穴;平推下肢时,兼用拇指点揉三阴交、涌泉穴,均以有酸胀为度 。
隔日治疗1次,每次约30分钟,40次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48例,基本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17% 。
(4)食疗
组成:新鲜柠檬30~50克,鸡肉100~200克 。
用法:用上药炖熟后,饮汤或吃鸡肉,分1~2次吃;或单以柠檬绞汁或水饮亦可,每日3次,10~15天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25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 。
为了保证长期治疗的严格执行和获得较好的疗效,做好病人的宣传工作,包括介绍治疗基本知识、尿糖定性自测法、生活安排及随访检查 。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
控制饮食,拟订糖尿病饮食食谱 。
3.中医如何辨证施治糖尿病?
一、肾阴亏损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数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选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
熟地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 。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有烦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症,可加用知母、黄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黄汤),若神倦乏力明显,可加党参、黄精、黄芪各15克,若尿量过多且混浊,可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 。
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频量多且混浊如脂膏,甚则饮-溲-,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形体消瘦,四肢欠温,面容憔悴,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温阳滋阴、补肾固涩为主,可选用《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附子(先下)、桂枝各10克,熟地黄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 。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畏寒肢冷较甚,可加鹿茸粉0.5克(冲服),若尿过频量过多,可加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各10克 。
三、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 。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 。其方药组成是:
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
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 。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
四、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