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骨骼酸痛是怎么回事

1.腰腹感觉筋骨酸痛怎么回事?特别是活动的转几下

腹骨骼酸痛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我最近如下练习感觉不错 。练拳前,先练1分钟或几分钟无极桩功,静下来松下来 。特别是要静下来 。
1. 在盘拳前10-20分钟,并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每一动作开始时,慢下来做如下(非常慢): 用意念松胯,松腰,松脊柱,松肩,松胸,松肘 。呼吸深长 。然后,进入做桩功时的状态,凝神,静下来 然后,才开始做动作,用意不用力 。李雅轩:"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如此,身体很快发热 。
在18度的地下室一个人静静练拳,开始是穿毛衣 。
打了一会,感到全身发热,额头有微汗 。这时,只穿衬衣打才避免多出汗 。但是,我只有特别心静,很慢,很用意念放松时,才有以上效果 。然后,能感觉下丹田的沉的感觉 -- 气沉丹田 (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2. 发热后,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以上方法的核心是:
每一动之前,一定要“松静” 。不要怕松静的过程慢,
特别一定要“静”后,才开始动 。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 。不要怕慢! --- “太极始于无极” 。这是我试图将李雅轩太极拳精论的精神 和冯志强先生论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的前两个思想(练拳须从无极始,练拳似练桩功)具体化 。-------------- 李雅轩谈太极拳内功具体练法: *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 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 。
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 。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 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 。
*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李雅轩谈检验练拳是否正确的准则: *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 。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 。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 。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 。*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 。
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 。
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 。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 。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 。*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