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后多少小时手术( 三 )


2.心、肺病变 水钠潴留、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引起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于心可引起心力衰竭 。血液内尿素过高渗入心包和胸膜可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听诊时可听到心包和胸膜摩擦音 。心力衰竭可引起肺水肿 。血尿素从呼吸道排出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有时沿肺泡壁可有透明膜形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及单核细胞渗出,很少中性粒细胞,称为尿毒症性肺炎 。
3.造血系统 主要改变为贫血和出血 。贫血原因:①严重肾组织损害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 。②体内蓄积的代谢产物,有些如酚及其衍生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
另一些毒物如胍及其衍生物可缩短红细胞生存期,加速红细胞破坏并可引起溶血 。③转铁蛋白从尿中丧失过多,造成体内铁的运输障碍 。
尿毒症病人常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等 。出血的原因:①毒性物质抑制骨髓,血小板生成减少 。②有些病人血小板数量并不减少,却有出血倾向 。这可能是由于血液内胍类毒性物质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使血小板凝聚力减弱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的作用降低所致 。
4.骨骼系统 尿素症时常有低血钙 。这可能由于:①肾排泄磷酸盐功能下降,故血中磷酸盐浓度升高,钙浓度下降 。②体内蓄积的磷酸盐在肠内与食入的钙结合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钙吸收减少,排出增多 。
③1,25-二羟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在肠道内促进钙吸收的活动形式,在肾内合成 。慢性肾疾病时,1,25-二羟胆钙化醇合成发生障碍,致小肠的钙吸收不良,引起低血钙 。
长期尿毒症时血钙减少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而引起骨组织普遍脱钙,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其形态与骨软化(osteomalacia)和囊状纤维性骨炎(osteitis fibrosa cystica)相似 。临床上使用1,25-二羟胆钙化醇及其类似药物治疗这些与肾疾病有关的钙代谢障碍效果很好 。
5.皮肤 尿毒症病人皮肤常呈灰黄色并有瘙痒,皮肤的颜色与贫血和尿色素(urochrome)在皮肤内积聚有关 。体内蓄积的尿素可通过汗腺排出,在皮肤表面形成结晶状粉末称为尿素霜,常见于面部、鼻、颊等处 。瘙痒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尿素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关 。
6.神经系统 脑组织中大量尿素沉积,渗透压增高,可引起脑水肿,有时有点状出血和小软化灶 。毒性物质并可损伤神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变性,血管通透性增高加重脑水肿 。尿毒症晚期病人可出现昏睡、抽搐、木僵、昏迷等症状 。
有些病人可有周围神经的症状和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烧灼感等 。其发生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甲基胍的含量增高有关 。
引起尿毒症的毒性物质尚未完全明了 。虽然血尿素含量多少可反映尿毒症的严重程度,但除尿素外,其他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如胍也有重要作用 。尿毒症的发生不是某一种毒素单独作用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尿毒症治疗原则
(一)积极防治原发疾病以防止肾实质的继续破坏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主要依靠残存的完整肾单位来维持 。任何加重肾脏负荷的因素,均可加重肾功能衰竭;因此应积极消除诱发肾功能恶化的有害因素,例如控制感染,减轻高血压等 。此外,还应矫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三)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尿毒症时,应采取抢救措施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常用的措施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人工肾)等 。必要和可能时也可进行同种肾移值以取代患病的肾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