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播上善良的种子 让孩子收获一生的幸福

经典范例

为孩子播上善良的种子 让孩子收获一生的幸福

文章插图
教育家卡尔·威特为了培养儿子的善行下了很大工夫 。从小就给儿子讲自古至今行善的各种故事 。只要小威特做了好事 , 就马上表扬他:“好!做得好!”有时还在妻子和亲友面前表扬说:“小威特今天做的这件事很不错 。”
在小威特稍长大一些以后 , 父亲就给他背诵各种道德诗 。德国有很多讴歌仁爱、友情、亲切、有度量、勇气、牺牲等方面的诗篇 , 小威特刚刚几岁时就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了 。父亲还为他做了一个“行为录” , 将他做的好事记到上面留作永久纪念 。由于这种种鼓励 , 幼小的威特就立志要一辈子多做好事 。不过 , 有时小威特也会在无意中做一些“坏事” 。
在小威特3岁时 , 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 , 他们和老威特海阔天空地谈论着 。
这时老威特养的一条狗跑了进来 , 小威特像其他孩子那样 , 一把拽住狗的尾巴 , 把它拉到自己身边 。他父亲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头发 , 脸色吓人 , 拽住不放 。
小威特吃了一惊 , 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 , 这时他父亲也把手放开了 。
父亲对他说:“小威特 , 你喜欢被人拽着头发吗?”
小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 。”
“如果是这样 , 那么对狗也不应当那样 。”
父亲不仅赞赏孩子的善行 , 也对孩子的恶行予以适当的惩罚 , 是为了让小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 使他成为一个心地善良、有感情的人 。而小威特也因此不仅对身边的人怀有一颗善心 , 就是对鸟兽之类也富于怜悯心 。
完美诠释
善良作为一种美德 , 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因此 , 父母们若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品德高尚的人 , 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善良”的品性 。而一个缺乏善良品质的人 , 同时也必定是个道德上有缺陷的人 , 最终很难有所作为 。
为此 , 附近的人们遇到天灾人祸等不尽如人意的事时 , 不管身份相称与否 , 老威特总要带着儿子前去看望 。这时小威特也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去慰问受灾者 。这时 , 父亲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小威特 , 你做得很对 , 尽管你的礼物很少 , 但却像《圣经》里记载的那个寡妇的两个小钱那样有价值 。”“贫穷寡妇的一个小钱”是圣经中的故事 , 在马可福音第12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耶稣对着银库坐着 , 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 。已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 。这时有一个贫穷的寡妇过来 , 往里投了两个小钱 。耶稣便叫门徒来 , 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 , 这个贫穷的寡妇投入库里的 , 比众人所投的更多 。因为那些人都是自己有余 , 拿出来投在里头的 , 但这寡妇是在自己不足的情况下 , 把她所有养生的钱都投进去了 。”
类似这样引用圣经中的故事和古今各种传说以及诗中的语言等来教育小威特做好事 , 已成了老威特的习惯 。他从小威特小时候起 , 就让他记住了这些话 。所以每当他问到儿子 , “小威特 , 某某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时 , 小威特立刻就能明白 , 或者努力做好事 , 或者停止做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