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三 )


10、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 。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
11、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
12、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 。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 。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
13、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 。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
14、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 。”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
4.中元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为什么中元节要吃传统食物:
中元节也有属于这个节日的美食,有人为了辟邪而吃,有人为了祈福而吃 。
中元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东莞中元节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 。吃濑粉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
华北地区在老一辈有个说法,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在把羊做成蒸面羊,全家共享 。
西北晋北地区挨家挨户都会蒸花馍,左右邻里都会来帮忙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 。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 。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老百姓中元节他们会做春卷来吃 。他们会把剩下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
5.七月半吃什么传统食物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含义 。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