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中元节为什么要吃豆腐
中元节为什么要吃豆腐,这个里面其实有个小故事:中元节吃豆腐民间有个说发,从前有一位阿公分给三个媳妇各人一升黄豆,大媳妇和二媳妇带回去吃了,三媳妇则把黄豆种在田里,将结成的新豆收下来 。如此过了三年,三媳妇积攒了许多黄豆,阿公也因此称赞三媳妇能干,让她主持家务 。
三媳妇用黄豆磨成豆腐,烧了许多可口的菜孝敬公婆 。阿公高兴地说:"我百年之后,你们用豆腐供我 。"阿公死后,子媳就用豆腐做菜供奉 。此事传开后,逐渐形成办丧事吃豆腐的风俗,寓意就是孝敬尽孝尊敬老人的意思 。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中元节俗称鬼节 。民间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 。
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 。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 。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 。
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
2.为什么中元节要吃鸭子,有什么传说吗?
七月半,也叫中元节 。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
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 。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 。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 。
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 。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 。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 。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 。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
“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 。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 。
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 。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 。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 。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 。
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 。
传说阎王爷要在七月大开鬼门关,让众鬼夜出地府至阳间游走,夜晚在外行走是极有与鬼相遇的危险,因而七月切忌迟归或夜出 。如果你偏不信这个邪,一定会有人绘声绘色地向你讲叙:某人就曾在某年七月半的夜晚看到过野外的山巅之上有簇簇鬼火游动,凝神间还听到鬼们絮絮之语 。保让你毛骨悚然,汗不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