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什么寒( 三 )


饮食调养有三宜:
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热粥 。《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 。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感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 。民间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 。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 。
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 。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 。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 。
三宜坚果之品,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须注意体肥胖者忌肥甘温热厚味 。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品为宜 。偏于气阴不足的食补以鸭肉、鹅肉为好 。《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 。
立冬标志着冬天来到了,冬日漫漫,正是进补的良好时机,因此,不少人的餐桌之上少不了进补食品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食品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对人体最有益?根据祖国医学“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点,在冬天就吃而言,最能发挥保健功效的莫过于“黑色食品” 。
传统养生十分注重“天时”、“地利”、“人和” 。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 麻、黑木耳、黑枣、黑菇、黑桑椹、魔芋、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之所以适宜在冬天食用,是由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 。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因此,冬天补肾最合时宜 。
现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随着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浅变深,其营养含量愈为丰富,结构愈为合理,而黑色食品可谓登峰造极 。黑色独入肾经,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在冬天进食则更具特色,黑色食品走进冬天最能显出“英雄本色”,可谓是冬天进补的佳肴和良药 。
与羊肉、狗肉等一类温肾壮阳食品不同的是,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品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肾气渐衰、体弱多病的老人以及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肾气不足的少儿尤其有益 。冬天不妨吃吃“黑”,让黑色食品进入您的餐桌,您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
冬天气温低下,日短夜长,人体活动相对减少,食欲增加 。
一般冬季饮食总量比夏季增加三分之一,是女性进行食疗的最好季节 。
当人们进入冬季时,机体的生理功能、食欲均可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加之冬季正值蔬菜淡季,供应的蔬菜品种和数量较少 。因此,对于冬季的饮食营养就有特殊的要求 。冬天的寒冷气温可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某些激素如甲状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从而加速了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热源营养的分解,导致较多热量散失于体外,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 。
所以,冬天的营养以增加热能为主 。热能增加的部分应由糖和脂肪提供 。为此,需要摄人足够的富含糖和脂肪的食品如粮食、食油以及其它富含脂肪的副食品 。另外,也要经常吃肉、鱼、蛋之类,大豆及豆制品,以及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蛋白质 。其次,冬天的寒冷还影响到人体的消化、泌尿系统和人体的营养代谢,使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