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需要换散热系统吗( 二 )


汽车爆胎前轮危险还是后轮危险?关于汽车哪个车轮扎破风险最高的讨论 , 答案可以科学推导出来 。但是 , 更多的“老司机”更愿意相信伪科学的猜测 , 即所谓的前轮爆胎更危险 。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下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 , 车轮扎破的风险会有很大的不同!城市道路中低速驾驶穿刺风险系数排序如下:右前轮左前轮右后轮左后轮众所周知 , 前轮爆胎的汽车 , 方向盘会迅速向爆胎一侧倾斜(第二节解释原因) , 车身会随着方向盘指向快速换挡 。在城市道路或一些限速较低的道路上 , 如环线、国道、省道等 , 以及靠右通行原则的道路上 , 车辆总是会非常靠近中间隔离带或对面车辆 。然后 , 右前轮一旦爆胎 , 就可能瞬间撞上护栏或者对面车辆 , 所以右前轮爆胎对你自己和对方车辆都非常危险 。同样 , 如果习惯在右侧低速车道行驶 , 会接近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护栏 , 失控左转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中低速行驶时右后轮爆胎的风险系数低于前轮 , 因为现代汽车大多配备了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 包括ABS/EBD制动防抱死系统和制动力分配系统 , 以及TCS/VDC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车辆动态稳定系统 。爆胎时通过调整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可以纠正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的问题 。车速不高时 , ESP的修正能力极限会大于没有转向能力的后轮爆胎变化的摩擦力 。这就是为什么中低速时后轮被扎的风险不大 , 但为什么右轮被扎的风险系数比左轮大?请看第二部分 。高速公路驾驶右后轮左后轮左前轮右前轮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 右后轮扎破是风险系数最高的场景!因为所有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点:中间高 , 两边低 , 这是为雨雪天气正常排水而设计的 。这种设计带来的问题:车身左侧总是比右侧高 , 或者车身右侧比车身左侧短 , 比较容易理解;重心的变化会使更多的重量压在右轮上 。如果车轮的垂直压力高于左车轮 , 轮胎的滚动阻力会更大 。轮胎爆了会怎么样?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胎压会自动上升 , 因为摩擦发热会引起车轮内空气体膨胀 , 上升幅度可以达到≥0.5bar的标准 , 高胎压会更大程度的支撑轮胎 。这时天车与地面的接触面不是很大 , 滚动阻力自然会变小 。轮胎一旦爆胎 , 轮胎就会失去支撑能力(负责支撑轮胎的是内部压缩的空气体) , 然后车身的重量会瞬间碾压轮胎 , 用轮毂滚动轮胎会导致胎冠大面积接触地面——滚动阻力功率会增加数倍!知识点:右轮获得的垂直压力天生大于左轮 。爆胎后 , 车身向右后轮倾斜时垂直压力会大大增加 , 摩擦面的变化会导致滚动阻力瞬间成倍增加 。你知道什么是“甩尾”吗?车辆中速行驶时 , 猛转方向盘 , 拉紧手刹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左后轮或右后轮爆胎的状态——一侧的后轮可以利用车身侧倾获得更多的垂直压力 , 收紧手刹是为了增加滚动阻力来模拟爆胎瞬间的状态 。所以 , 刻意的操作可以让车身甩尾 , 无意的后轮穿刺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姿势!综上所述 , 右后轮爆胎由于路面右侧较低 , 非常危险 , 高速时重量和速度的结合会导致瞬时滚动阻力的变化 , 99%会超过ESP系统的修正极限 。所以高速右后轮扎破是最危险的 , 甚至几乎无法矫正;由于左侧路面较高 , 滚动阻力变化较右侧低 , 左右轮风险系数较低 。左前轮爆胎是因为车道离护栏太近 , 爆胎瞬间很难及时纠正 , 会导致碰撞 。但是 , 当右前轮爆胎时 , 通常有足够的时间来校正车身 , 因为方向盘可以校正前轮 , 只要不与其他车辆平行并保持足够的横向和纵向距离——这是安全驾驶的常识 。总结:不同车速、不同路段行驶时 , 前后轮爆胎的危险因素完全不同 。但在高速公路上100%行驶 , 肯定后轮更危险 , 在高速公路上因爆胎造成的严重事故中 , 后轮爆胎占70%以上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计算的结果 。当巡航速度≥100公里/小时时 , 大多数穿刺案例难以紧急处理 。如果速度超过160公里/小时 , 基本就是“死亡”了 。所以 , 汽车用户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学习如何处理爆胎 , 而是养成每次长途高速出行前和几百公里后检查轮胎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