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为什么起泡泡( 二 )


【蜂蜜为什么起泡泡】一般情况下 , 蜂蜜是以一种或几种主要来源的花名来命名的 。
一般地说 , 某单花蜜就是该蜜源植物的花粉比例占绝对优势 , 例如在东北的椴树蜜中 , 椴树花粉应占绝对优势 , 蜜色白润 。
但也有许多植物同时开花而取到的蜜 , 因它有两种以上的花粉混杂在一起 , 一般称为杂花蜜 , 或“百花”蜜 。
蜂蜜在常温、常压下 , 具有两种不同物理状态 , 即液态和结晶态(无论蜂蜜是贮存于巢洞中还是从巢房里分离出来) 。液态蜜也就是蜂蜜从蜂巢中分离出来并始终保持着透明或半透明黏稠状的液体 。然而多数品种蜂蜜放置一段时间后 , 尤其在气温较低时 , 逐渐形成结晶态 , 这样蜂蜜称为结晶蜜 。
3.蜂蜜为什么会起泡
蜂蜜起泡其实也是衡量蜂蜜是否是原生态 , 是否是纯真蜂蜜的标志之一 , 也是检测方法之一 。没有加工的蜂蜜在摇动时容易出现泡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蜂蜜中蜂蜜中蛋白质有4-7种,通常以胶体物质存在,它是蜂蜜中介于分子和悬浮颗粒之间不能用过滤方法除去的质粒.这种胶体物质在浅色蜂蜜中的含量为0.2%,在深色蜂蜜中为1%左右.它对蜂蜜的色泽和浑浊度有一定的影响!并能促成蜂蜜起泡泡!从而影响蜂蜜的商品性!
(2)未经过处理的高度蜂蜜有很强的抗菌能力.蜂蜜抗菌作用的原因普遍认为除了蜂蜜是糖的高浓度溶液和低pH值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外,更重要的是蜂蜜中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抗菌物质----过氧化氢的结果!!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出氧气!从而使蜂蜜的表面有一层白泡泡!
这也就导致真正没有加工的蜂蜜在夏天具有膨胀性!
收购商在收购时装蜜量以容器的80%为主!以免蜂蜜在受热膨胀时渗溢出来!
所以真正的没有加工的蜂蜜在夏天摇动后蜂蜜中会有大量的泡泡 , 使蜂蜜很容易涨出蜂蜜瓶,并且在蜂蜜的表面形成一层白泡泡! 。但静放几个小时后 , 泡泡会自动消失 , 但打开蜂蜜瓶时会有气体冲出!(即使是放在常温下蜂蜜中最高度43度蜂蜜在摇动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泡泡),但只要到秋天气温下降了,就没有这个现象了!
这与蜂蜜的发酵有区别:发酵的蜂蜜除了有泡泡外,还有很浓的酒精味和刺鼻的气味!冬天也挺简单的:您可以用筷子把蜂蜜搅动10-20下,然后静放一下,纯天然蜂蜜的表面会有如下的泡泡
4.蜂蜜很多泡泡是什么原因
确实会有泡泡的 , 这种情况是因为蜂王浆加进蜂蜜后 , 由于蜂王浆比重比蜂蜜小 , 蜂王浆浮到蜂蜜表面的缘故 , 吃的时候再摇晃一下或调匀后再挖取服用 。
最好用结晶蜂蜜调蜂王浆 , 可以解决蜂王浆上浮的问题 。
蜂王浆(royal jelly) , 又名蜂皇浆、蜂乳 , 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 , 是供给将要变成蜂王的幼虫的食物 , 也是蜂王终身的食物 。所谓蜂王浆就是青壮年蜜蜂食用花粉后分泌的一种乳状物 , 此乳状物就像哺乳动物的乳汁并且极具营养价值和免疫功能而且含有极高的长寿因子 , 蜜蜂和蜂王在卵期是一样的 , 孵化后吃三天蜂王浆以后改为吃蜂蜜和花粉的长成蜜蜂 , 孵化后一直食用蜂王浆的长成蜂王 , 蜜蜂的寿限在一至六个月而蜂王因一直食用蜂王浆一般能活五到七年 。
蜂王浆的颜色是根据蜜蜂食用花粉的不同而稍有改变一般分为乳白色和微黄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