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宜早睡早起

1.秋天到了 。秋天的养生方式有哪些 。

秋季养生宜早睡早起

文章插图
时值秋季,虽然我国有些地方还处于高温,但毕竟节气到了,这时身体的保养应以防秋燥为主 。据统计,有80%以上的人在秋天里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症 。秋燥症,中医认为是人们在秋季里因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症 。有秋燥症的人除应及时进行医疗外,科学地进行食疗也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秋令不养生,燥邪最容易伤人津液,会经常引起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 。
秋季不宜过于进补,适合平补 。
1、利用平补食品进行食疗:人体在经过夏季的大量汗液排泄之后,津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进入秋季后,要通过多食用一些平补食品及时给予补偿 。例如,用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共煮,鸭肉熟后饮汤食肉,可补充人体阴气不足;用芡实与瘦猪肉炖服,对神经痛、头痛、腰腿痛等疾病则有明显的疗效 。进入秋季后,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鸡肉、猪肝、鲜鱼、葡萄、核桃、芝麻、大枣、板栗、莲子、山药等平补食品,以增强体质,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 。
2、利用清润食品进行食疗:
在这一时期最好多吃雪梨、鸭梨等 。生食能够清火生津,熟食可以滋阴润肺 。可用抠掉核的雪梨一个,将3克川贝粉和10克冰糖混合后,轻轻纳于梨中,隔水蒸熟后,食梨饮汤水 。在秋季里,为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宜多饮水,多食用豆浆、炖菜、稀粥等,还可以多吃些苹果、西瓜、桃子等水果,及萝卜、白菜、豆腐、莲藕、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 。
对于老年胃弱者,可以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如芡实糯米粥、百合粥等,这些都是益阴养胃的佳品,能够起到抑制秋燥的良好效果 。健康提示:进入秋季后要少食或不食辣椒、生姜、生蒜、生葱、胡椒等燥热之品,对于有饮酒、吸烟等嗜好的人,更要注意特别节制 。
秋季6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1)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秋季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养 。因为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耗损大,而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调补一下身体颇有必要 。但那种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羊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凡而浪费财力和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 。
因此,秋季6节气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既要营养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 。同时,换季时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如果体质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体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
(2)少辛增酸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 。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 。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这一原则,在秋季这6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 。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
(3)甘淡滋润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甘先入脾” 。
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 。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 。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则易使人出现口渴之象 。《遵生八笺》还指出:“秋气燥,易食麻以润其燥 。”就是说秋季6节气干燥,应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的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光泽、毛发枯槁的征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