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

“别碰 , 脏!”妈妈的一声尖叫阻止了正要去玩沙土的卡卡 , 卡卡穿着漂亮的衣服 , 羡慕地站在一边看着其他小朋友在一个沙土堆上爬来爬去 。孩子们正在沙土堆上建设高楼和山洞 , 一个个玩的满头大汗 , 兴致勃勃 。卡卡忍不住刚想往前走 , 小手就被妈妈紧紧地攥住了 。
你是否也像卡卡的妈妈一样 , 怕孩子弄脏衣服或者怕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等等原因不让孩子参加属于儿童的游戏?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出去“玩”就是在浪费时间 , 应该乖乖待在家里“学习” 。实际上 , 这样的做法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 阻止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 妨碍了他们智力的进展 , 还让孩子丧失了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 剥夺了孩子学习社交能力的机会 。
禁止孩子参加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 , 对于孩子的危害还不仅仅是这么多 。游戏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 , 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途径 , 游戏不仅不会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 , 而且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游戏对于3~6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 , 3~6岁 , 正是人一生中的“游戏时代” 。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 , 游戏就是生活 , 学习就是游戏 , 游戏简直就是他们整个幼儿时代的工作 , 游戏就像空气与水一样不可或缺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 在孩子生命的初期 , 行动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 当孩子在积极玩耍游戏时 , 他的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 当孩子什么都不做时 , 他的大脑也会放慢速度 。因此 ,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 , 让孩子“学习”并不意味着坐在屋子里看书识字 , 而是应该不安分地到处探索 , 或者是亲身体验 , 进一步说就是玩耍游戏 。
可以说 , 游戏对幼儿的心理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全面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 , 孩子的各种动作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人格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例如孩子玩沙土的游戏 , 沙子本身带给孩子粗糙的触觉 , 捧起沙子时的沉甸甸的感觉 , 不仅满足孩子皮肤对外在刺激的需要 , 也是感知觉统合的途径之一 。孩子们在沙土上建房子、栽树 , 配以一些五颜六色的塑料玩具 , 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 还让他们将内在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如果孩子内心混乱 , 情绪纠缠 , 那么他手下的沙的世界也是一片混乱 。此时家长不必过多干涉 ,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慢慢整理自己的世界 。从玩沙的活动中 , 我们还可以看到孩子与生俱来的心理自愈的能力 , 这也是很多心理机构的“儿童沙盘疗法”的基本原理 。
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 孩子就不必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 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通过和小伙伴一起玩 , 能学到很多从成人那里学习不到的东西 , 成年人和孩子玩耍时一般都会谦让孩子 , 但是孩子与小伙伴玩耍时却能从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 了解别人的界限 , 这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式来思考问题的孩子来说 , 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
【从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