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治疗多少疾控病( 二 )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 。
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 。
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
他进一步证明,作为自组织系统,一定存在系统变化的“目的点”或“目的环” 。在具有自组织行为的系统中,当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有序能后,系统中相空间随时间变化的方向要走一种有序结构的点,即系统的“目的点”,不管从空间的哪一点开始,系统终归要走到这个代表有序结构的“目的点”上来 。系统的“目的环”则是指在更复杂的情况下系统的有序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而往返重复振荡的,即在相空间有一个封闭的环,这就是系统的“目的环” 。
系统存在这种以有序结构为目的性行为的关键点,在于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它们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互相协作,自发产生出有序结构,即自组织行为,具备这类行为的系统叫作自组织系统,而将机体中各子系统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走向协同地“目的点”,这“无形之手”,即是自组织系统中的“序参量” 。
我们如能真正地发现机体自组织系统中所存在的具体的“序参数”,并且恰当地运用“序参量”,将会在人类健康和祛除病痛方面起关键作用 。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角度看 自组织功能可概括成以下三方面:
⑴ 维持健康功能
在人生命各个时段,使身体中各子系统协同地走向生命各时段应有的有序状态,体现为生命各时段功能和结构完善的健康状态 。这就是自组织系统自发地走向“目的点”功能在维持健康方面的体现 。
⑵ 对环境变异适应的自组织性
早在19世纪,著名生理学家Bernard就提出过生命存在的两个环境,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这种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功能是机体生存的首要条件 。这应该是生命适应环境最初的自组织性描述 。Cannon进一步拓展了Bernard观点,提出了稳态(homesstasis)理论 。Cannon的观点是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干扰时,机体可通过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这就是机体对环境变异适应的自组织性 。笔者认为,人体对环境变异的自组织性是分阶段和多层次的 。从适应环境的阶段说,先有为适应环境变异的功能自组织,然后进入结构的自组织阶段 。这后面的组织结构自组织,实际上属于组织结构的重建(remodeling)阶段 。
此外,人体对环境变异适应的自组织按机体反应程度不同,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自组织 。粗略地可分成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自组织 。生理性自组织是指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组织结构上的重建,这种重建不会影响生命功能的其他方面,从而使机体有更高的内稳态水平,是促进健康性质的自组织,是应该充分运用的功能 。病理性自组织是指机体虽然已经形成了为“适应”环境变异的组织结构上的重建,但由于它是以牺牲机体其他暂时“不重要”的功能为代价的重建 。
病理性重构的持续发展,会使暂时的次要矛盾逐渐转化为主要矛盾,进入疾病状态 。所以,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自组织功能 。
⑶ 机体发生疾病时,自组织功能体现为祛除病痛的自修复力
除意外伤害外,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疾病可认为是环境变化的刺激强度超越内稳态范围所造成的反应,超出了机体原有的自组织状态的结果 。这时如果患者原来的自组织功能在正常区间,机体就会自动地启动自修复功能,使机体回归健康 。机体发生各类慢性病本身实际上意味着机体自组织功能已经弱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机体的有序能(负熵流),使机体自组织功能回归常态,这时自组织功能体现为可祛除各类病痛的自修复能力,使患者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