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治疗多少疾控病( 五 )


此外医疗器械越来越复杂、昂贵,临床分科越来越细,医学的商业化趋势都与疾病医学模式中的利益链有关 。
以上分析说明,这种以诊断和治疗为主的疾病诊治模式,从逻辑原理上看的确不可能对慢性病控制产生效果,必须采用能控制NCD发生、发展的新办法———健康工程模式 。
⑵ 人类健康工程模式
如上所述,人类健康工程强调的是针对发生各类NCD的人,了解他(们)的状态以及存在的应激原,从而改变其状态,变失调、失稳为稳态 。
从图3可知,对待已呈现各类NCD(含癌症)患者,如果我们能设法切断可引起超负荷应激反应的应激原,或者将原本起超负荷应激刺激作用的应激原设法转化为生理性刺激,再加上设法去调理机体的失调失稳状态,使其回归为稳态,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慢性病产生的根本条件已不复存在,各类NCD就会被祛除 。这就是在患者身上运用健康工程模式,能有效祛除各类慢性病的系统学原理 。
实际的运行效果也证明,这种健康医学模式是十分有效的 。可见,对各类NCD患者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回归健康,而不是首先去对付疾病本身 。
因此,消除NCD的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变“失稳状态”为“协调状态”,重塑自组织功能,充分运用恢复过来的自修复力,祛除各类NCD 。这就是健康工程模式 。
健康工程模式实施流程可简述为以“人”为中心的SIR模式,监(检)测与状态有关的信息——用Sensing表示;辨识状态的属性——用Identifying表示;调理状态的现状使机体走向“稳态”——用Regulation表示 。
三个英文词的词头SIR就是健康医学模式简述,见图4 。
图4 健康医学模式实施流程———SIR模式
在具体实施SIR模式时,其内容不仅指科技,也包括与人文结合,而且不排除能直接祛除病灶而又不损害整体的办法,具体的做法应权衡利弊 。对于损伤不大,又有利于祛除病灶所引起的内源性应激原,可考虑采用节省机体有序能消耗的直接祛除病灶办法 。
SIR模式中的重点是“R”环节,即作用在机体自组织系统中“序参量”上的调理 。包括饮食、认知教育方面,也包括可工程化的生物反馈、红光幅照、多点同步振动、低频旋磁等设备 。在对待癌症、银屑病、慢性高原病等[6-7]NCD调理试用中已经取得众多令人鼓舞的效果 。
特别要提到的是SIR模式中每个环节的内容都可产业化、网络化,为应对井喷状的慢性病控制提供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