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肾又健脾中成药

1.脾肾同补吃什么中成药

补肝肾又健脾中成药

文章插图
您好,健脾益气又称补中益气 。指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健脾可使气血化源充足,达到补气目的,故补脾益气是补气的基本方法 。
方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具体看下面:
意见建议:可以通过食补和药补进行补脾:
1、食物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 。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 。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 。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 。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 。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 。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 。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 。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 。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 。气滞腹胀者忌食 。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 。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 。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 。气滞腹胀者忌食 。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作用:健脾,补肾 。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 。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 。作用:补气、健脾 。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 。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 。
2、中成药:
陈夏六君子丸 作用: 补脾健胃,理气化痰 。参苓健脾丸(党参健脾丸) 作用: 健脾,开胃,消食 。补益资生丸 作用: 滋阴补气,调养脾胃 。参术健脾丸 作用: 健脾消食 。祝身体健康!
2.舒肝健脾的药有哪些
因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 。本证常因情志所伤而诱发,证见胃脘胀满,气逆攻痛连胁,嗳气频频,得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
方选加味四逆散 。
方:
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玄胡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复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 。
方析:
方中四逆散舒肝解郁,金铃子散理气止痛,旋复花降逆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佛手、木香调理气滞,全方具舒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
邦谓宁
产品性能: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胃部疼痛,肝郁气滞,胸胁胀满,恶心呕吐 。
产品说明: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症 。
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适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胃寒气逆,脘痛呕吐 。延胡索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功能 。主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体外实验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内服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40%,有镇静、解痉、中枢性镇吐和抗溃疡作用 。用于气滞血瘀、瘀阻不通的胃肠道肿瘤,出现脘腹疼痛,常与香附等配合应用,用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及各种胃部不适引起的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