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活动一只塑料袋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活动一只塑料袋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主题活动一只塑料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强环保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一只塑料袋教案吧 。
设计意图:
环境保护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幼儿教育要尽早让这些21世纪的小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 。而且,这些启蒙教育应该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
一天,孩子们正在晨间锻炼,一只塑料袋飘了过来,可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把它捡起 。晨间锻炼结束后,我就设计了活动《一只塑料袋》,通过故事中捡袋子的小朋友和树妈妈的对话,来告诉小朋友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活动准备:
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图片一张 。
2.自制的垃圾箱两只,上面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
3.各种垃圾如:纸张、酸奶瓶等若干 。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塑料袋引出课题 。
(1)请幼儿闭上小眼睛,教师手扔塑料袋,幼儿睁开眼睛,发现一只塑料袋在风中忽飞忽落 。
(2)当小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教师指着小袋子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呆在这儿吗?它的家在哪儿呢?
2.教师讲述故事 《一只塑料袋》 。
(1)教师轻声讲述故事:
一只小袋子,在风中飘飘洒洒 。
一会儿,它落在草地上,一会儿它又躺在行人的脚下,一会儿它又挡住了路旁的小花 。
小朋友跑过去,捡起了它 。“小袋子应放在哪儿,才不会在空中飘洒?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小袋子摇摇摆摆,不会回答 。
【小班主题活动一只塑料袋教案反思】(2)教师提问: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3)幼儿讨论 。
(4)教师继续讲故事:
树妈妈披着头发,指着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皮箱,那张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 。”
(5)请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
(1)教师提问: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幼儿讨论、讲述)
(2)出示老爷爷捡了雪碧瓶、纸盒子的图片 。
教师:“看!老爷爷在干什么?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教师小结:老爷爷捡的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4)出示自制的两只垃圾箱,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引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 。
(5)幼儿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
(6)师幼共同把垃圾分类并送入到相对应的垃圾箱中 。
4.讲评、小结 。
(1)教师:“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见了小袋子能把它捡起来,他做得对吗?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2)幼儿讨论、回答 。
(3)教师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不乱扔垃圾,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
活动反思:
1.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基本意识到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