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井水一瓶多少钱( 三 )


所以 , 历史上有阿井不在东阿县、阳谷山不在阳谷县的事实 。老东阿县用山换井后 , 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 , 致使阿井多次淤塞 。据载 ,  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阿井上已有四角亭 , 典型唐朝风格 , 4根方立柱 , 有基座 , 井口与座上面平 , 南向有阶 。史料记载唐朝尉迟恭曾为钦差大臣重修阿井 , 亭中有石碑 。
1463年(明天顺七年)阳谷知县王昌裔重修阿井、井亭 , 并建官厅数间 。
1702年(清康熙41年)阳谷知县苏明杰重修阿井亭 , 1796年(清嘉庆元年)阳谷、东阿知县共同修井 , 留下了《重修古阿井和阿井碑记》 。
1879年(清光绪5年)清阳谷知县赵树南重修阿井亭 , 并题写了楹联、横批 。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 , 仙乡留此好泉源 。”亭背阴联为:“力可迥澜重建源泉来井底 , 必存济世长留膏泽在人间 。”横批“济人寿世” , 亭内有石碑 , 篆书“古阿井” 。明《本草蒙荃》中阿井亭顶及四角无风铃 , 也是4根方柱基座似石砌 , 南向有台阶 , 井口有园桶形保护 。
可见历代统治者都对阿井保护极为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