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全文翻译

1.方仲永的翻译全文

脾胃论全文翻译

文章插图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
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 。
2.《人之才行,自昔罕全》的全文翻译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①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②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③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⑤,贤如墨、杨⑥,求诸物议⑦,孰免讥嫌⑧?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⑨,何如?”子曰:“未可也⑩ 。”“乡人皆恶⑾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
【注释】
【脾胃论全文翻译】①苟:如果
②录:录用
③责:苛求
④趣:志趣
⑤伊、周:指伊尹、周文王
⑥墨、杨:指墨翟、杨朱
⑦求诸物议:从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 。
⑧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
⑨好之:赞扬他
⑩未可也:还不能肯定
11.恶:讨厌
【译文】
人的才华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擅长的,就一定有弱的地方 。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 。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 。
”“全乡村的人都讨厌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 。不如全乡人中的善者喜欢他,不善者厌恶他 。”那是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君子讨厌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听没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有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