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进补秋季( 六 )


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气管炎、冻疮、尿多症等冬令病,在中医看来属肾气亏虚、阳虚外寒 。调治的办法是温药和之 。如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 。除用药进补,还可以食补之,如生姜肉汤对咳喘疗效较好 。附子生姜桂枝汤对防治冻疮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
养生益寿者:养生益寿,冬令进补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原则上说,有不足就要补充 。例如,用脑多者应以桃肉啖之,体力消耗大者,要及时补充鸡、鱼、肉、蛋 。补多少、怎么补,要因人而异 。
防春夏病者:医学家们证实,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 。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 。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 。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
亚健康状态者:即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
“第三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严重的疾病,故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通过积极有效的锻炼,中医中药的调理,使情绪、阴阳气血保持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亚健康向好的方向转化 。
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亏虚早衰者,均为冬令进补的对象 。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至于补什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
4.秋天怎么进补
你好!中医曰“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 。现正值秋季,抗暑消耗的体力须增加营养补充 。秋季是不少一年生植物成熟收获期,例如芝麻、核桃、红枣、莲心和桂圆等等,这些都是适于平补的佳品 。
进入秋季后,人们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转起来,再加上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因此,一到秋天,许多人就张罗着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补了 。其实,进补没必 要操之过急 。
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 。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秋季进补也是一样 。如果秋天一到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 。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
人体消化功能一旦紊乱,不仅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得不到正常的吸收、利用,而且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疾病也会找上门来 。
那么,秋季到底什么时候进补、如何进补才合适呢?一般来说,进补之前最好有个调理脾胃的过程,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再开始进补 。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也常有“秋老虎”光顾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不适宜进补,而应多吃些绿豆、扁豆、薏米、荷叶等,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彻底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