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有些家长感到很苦恼,就是自己的宝宝感觉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己,这该怎么办呢?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也经常听别人说“安全感” 。很多人总以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是一个比较缥缈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
这话一点错也没有,但对一个人的影响的确是实实在在的 。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能会让孩子的生活处在自卑,懦弱之中 。
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 。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 。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的3种情况之一,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家长不要再视而不见了!
1、爷爷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时,孩子特别乖,一旦见到妈妈,就粘着妈妈不放,在妈妈面前哭闹、任性,不让妈妈离开 。
2、孩子爱和周围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会拳脚相加,妈妈劝说,他就会用攻击妈妈或者苦恼的方式表示抗议 。
3、孩子平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很活泼开朗,可是在幼儿园里看见老师的时候,就不敢抬头看老师,小手不停摆动,显得神情紧张 。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安全感建立期间,我们父母应该如何做?
孩子从4个月开始,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
孩子本来和妈妈连在一起,出生时经历了生理上的分离 。

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从4个月开始一直到3岁,是孩子要和妈妈或爸爸剪断心理脐带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 。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 。
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因为孩子分离的主要对象是妈妈 。如果妈妈的状态稳定,孩子会很自然地走过这个分离期,并获得安全感 。那么妈妈怎样的状态,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第一、妈妈要情绪稳定 。
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妈妈,很难心平气和,她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情绪容易失控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
如果妈妈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面对孩子 。关于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文章《当妈不等于失去自我》的文章中有说到 。
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而实际上,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0-3岁这个阶段,会时不时跑回妈妈身边,要妈妈抱抱,这时妈妈痛快地抱起他就好了 。
抱了一下,孩子有安全感了,要下来,那就放他下来,让他自己去玩,不要打扰 。孩子邀请你玩,你就陪他玩儿 。顺其自然,当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就会尝试分享一点 。安全感更多一点时,就再分享一点 。
总之,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容易分离,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过程 。
一直不停地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 。
相较而言,不好的做法是,今天妈妈心情很好,就把孩子抱起来玩玩、亲亲;等到心情不好或者很忙的时候,孩子一来却对孩子说:去去去,去找爸爸或者奶奶 。孩子老来烦父母,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孩子要的太多 。
第二: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 。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 。孩子那么小,对物质没有那么大需求,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父母关系好,孩子自然很开心,因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