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注意 错误的喂养方式易致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容易导致婴幼儿出现消化不良、体重非正常增加的现象,继而使宝宝产生肥胖 。爸爸妈妈很想知道:怎样才能判断我的宝宝是否存在过度喂养呢?不同月龄宝宝的母乳、配方奶、辅食的量应该是多少合适?如何能避免不知不觉中的过度喂养?

新妈注意 错误的喂养方式易致过度喂养

文章插图
  何为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 。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症状表现为:
  ●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
  ●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
  ●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
  错误的喂养方式造成过度喂养
  是否过度喂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喂养人对宝宝摄入量的判断 。如果配方奶配制得过浓,就会导致宝宝体内细胞外液呈现高涨状态,细胞内液减少,随之出现慢性口渴,而慢性口渴又可能增加哺喂次数,因此最终导致过度喂养的发生 。当妈妈认为宝宝吃得多有益健康时,就会导致过度喂养 。主要表现为:
  ●根据自己认为宝宝应该进食的数量,促使宝宝尽量多吃 。
  ●把配方乳品配制得比应有的浓度高 。对此,可以从母亲配制的奶样中钠含量和宝宝尿样中肌酐、尿酸含量和容积克分子浓度的测定结果得到证实 。
  过度喂养可致肥胖
  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 。有学者提出下丘脑和内分泌调节学说,即过度喂养使宝宝血清中瘦素浓度增高,导致下丘脑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 。当体内出现能量正平衡环境时,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发生肥胖 。当然,这并不排除婴儿期后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
一项来自德国的被认为是里程碑性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5~6岁)的危险性 。参加测试的完全人工喂养的宝宝中,超重和肥胖发生率(4.5%)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宝宝(2.8%) 。
另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证实,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12~18岁,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母乳喂养者的2~4倍 。
  怎样判断宝宝吃饱了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从4个方面去观察是否吃饱、吃好:
  ●看宝宝体重是否按月增加,并且达到了相应阶段的正常值 。
  ●看宝宝吃完奶后情绪好不好,是否能安静地睡2~3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
  ●看宝宝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黄色软膏状 。
  ●看宝宝吃奶时间是否在15~20分钟,过长有可能是妈妈奶水不足 。
  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1、提高母乳喂养率
  过早添加断奶食品和高盐、高蛋白摄入是导致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国婴儿超重和肥胖者众多 。通过营养教育,母乳喂养率提高,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有所推迟,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 。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所有的孕妈咪和新妈妈们都要努力学习和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 。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爸爸妈妈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宝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