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靠“慢养”不宜“快教”】 有位网友问我,美国是否有专门锻炼“EQ”的机构 。我的回答是:“有!”但那不是一个专门强化EQ的学校,而是几乎美国的学校都把情商教育融入每天的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去了 。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比学校更大的“情商教育”基地——“家庭” 。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EQ》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
文章插图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Quotient/Intelligence) 。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 。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如果妈妈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宝宝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如果妈妈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宝宝将来很有可能也会“与世隔绝” 。
虽然EQ不受父母DNA影响,但父母自身的情绪控制是宝宝EQ雏形最直接的导火索 。而朝夕相处的行为引导,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征 。
四步慢养法植入宝宝EQ的“种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岁时就开始出现,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然后建立起我们已有的情商观念 。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
- 智力刺激过度会有“厌食症”
- 宝宝缺乏耐性会埋下哪些后患
- “穷养”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 别用手挤“热疖头”
-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性”游戏
- 香港幼儿性教育书画了些啥
- 六岁前 给孩子打好“底子”
- 宝宝老“上火”妈妈该咋办
- 入夏 父母对孩子要偏“锌”
- “小鸡鸡”的那些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