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宝宝退热 应避免5个易犯的错误



父母给宝宝退热 应避免5个易犯的错误

文章插图
  1、捂汗退热
  老百姓有个土方子: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 。对成人来说,这样做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
  原因分析:
宝宝四肢供血不足,
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 。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蒙被综合征” 。
  2、一发热就吃退热药
  很多妈妈认为发热是坏事,见不得宝宝发热 。其实,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为了抵御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免疫保护性反应 。
  原因分析:研究证明,发热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优于体温正常时 。这些免疫功能可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康复 。如果过早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但存在退热药本身的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使病程延长,还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3、用冰袋降温
  冰袋常用于高热不退的患者,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小婴儿
  原因分析:小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功能差,外界温度过低,尤其是局部大面积应用冰袋,极易使皮下脂肪凝固而成硬肿 。
  4、带着高热宝宝候诊
  国人看病排长龙的现象很常见 。不少妈妈在宝宝高热后不做任何处理就赶去医院,排队等待医生处理,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
  原因分析:
超过39℃的高热对健康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宝宝高热时,应先给宝宝口服退热药,然后去医院排队等待看病 。在看病过程中如果宝宝继续高烧,也不要盲目排队,及时和就诊医生联系,医生一般会灵活处理的 。
  5、泡澡降温
  泡澡是当今时髦的一种养生方法,适度的水温作用于人的副交感神经,使人身心放松,但这个方法对发热的宝宝并不适用 。
  原因分析:泡澡水温过高,对身体刺激加强后,交感神经便发挥作用,使得机体进入兴奋状态 。相反,水温过低,洗澡后犹如给宝宝雪上加霜,又会加重感冒 。
  护理发烧宝宝的小妙招分享
  1、保持室内适宜及空气流通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一2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 。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利于宝宝休息 。
  2、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 。待体温下降后,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 。另外,专家提示,发烧期间暂时不要给宝宝吃鸡蛋,因为鸡蛋清中含有某种致敏物质,可能会引起一些宝宝的过敏反应 。平时身体健康时有可能不发作,而发烧时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会有反应 。
  3、宝宝衣服不宜过厚
  宝宝衣服不宜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则要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尤其对于新生儿体温在38 。
5度以上时,一旦包裹的过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 。因此对于新生儿体温升高,要立即打开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热 。
  4、勤测体温
  建议妈妈最好每间隔4个小时就测量一次体温,高温宝宝则需要每1一2小时测一次 。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 。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盐水或鲜榨的果汁,为宝宝补充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