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内向的孩子,也能打破社交困境,构建更好的社交力!

孩子3岁之前 , 偶尔表现出更喜欢单独玩 , 可以一个人玩很久的时候 , 我并不能认定孩子是属于内向性格 , 因为此时 , 真正意义上的社交还没有开始 。
直到3岁以后 , 一些现象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 我才终于肯定孩子确确实实是随了我的内向性格 。
具体表现为:
在幼儿园里 , 从不会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争抢;
明明已经知道答案 , 却要确认一下别人的眼神才肯下定结论;
有时候更喜欢看着别人玩;
遇到想玩的项目 , 总是要观察很久才会加入游戏;
……
一般来说 , 内向的孩子 , 更谨慎与笃定 , 他们不会轻易去冒险 , 他们总是会经过深思熟虑、需要花很长时间等确定好了以后才会做出反应 。
那么 , 作为家长 ,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做什么呢?
首先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内向吧 。
别怕!内向的孩子,也能打破社交困境,构建更好的社交力!
文章图片
内向由先天气质决定、受后天环境影响
经常会有人自我调侃:我很内向 , 我害怕之类的 。
但是其实“内向”是由先天的气质类型、基因决定的 。 虽然它也会与后天的环境相关 , 但是先天的气质类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
人们习惯性地把内心与胆小、话少、害羞等词相关联起来 , 其实是不准确的 。
首先 , 胆小不等于内向 , 内向的孩子也不一定胆小 。
胆小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情况 , 比如 , 有些人怕虫子 , 有些人怕狗狗 。
而且 , 从另一层面上来说 , “恐惧”是孩子认知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 几乎所有孩子在3岁以后都会出现胆小、怕生的情况 。 对未知现象感到恐惧 , 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 并非代表孩子内向 , 绝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善 。
同样 , 话少、害羞也不等于内向 。 这是一种具体的情绪表现 , 跟环境、心情或者所处的心理阶段都有关系 。 我们不能因为话少或者害羞胆小 , 就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
相反 , 作为家长 , 我们应该具备同理心 , 理解孩子出现胆小、怕生、害羞的原因 , 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阶段 。
别怕!内向的孩子,也能打破社交困境,构建更好的社交力!
文章图片
内向孩子的哪些特点容易影响了社交能力?
内向的孩子 , 更注重内心感受 。 他们经常不愿意说、或者只用很少的词去表达内心感受 , 但是他们的心思其实非常敏感:比如会常常思考 , 我这样说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会不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会怎么看待我呢?
内向的孩子 , 更自我 。 具体表现为 , 一旦我认定的事 , 你休想改变我:我觉得不对 , 我不想做这件事 , 那么你再说也没用;
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跟别人相处 , 他们只有充分考虑清楚了、确认安全了才能拥有社交的能量 。
别怕!内向的孩子,也能打破社交困境,构建更好的社交力!
文章图片
那么 , 我们该如何帮助内向的孩子构建社交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影响社交几个因素
1、家庭环境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不管孩子是属于什么先天气质 , 孩子如何进行社交 , 很大程度上跟爸爸妈妈的社交方式有关 。
如果爸爸妈妈很喜欢交朋友 , 那么 , 即便是内向气质的孩子 , 也能在耳濡目染中获得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 。
2、学校环境 。 孩子从家庭中走出去来 , 开始上幼儿园就是走向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
通过集体生活 , 孩子慢慢学会了各种规则 , 完成了由“以我为中心”到“适应社会规则”的重大转变 , 这也是进行社交 , 成为合格社会人的重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