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毫无头绪?适当增加“仪式感” , 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 , 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 中国的古籍中记录了很多关于礼仪的句子 , 下至三岁的孩童 , 大至耄耋的老人 , 都有对应的礼仪 。 《三字经》中就有“长幼序 , 友与朋“ , 《弟子规》的行文里也提到了“父母呼 , 应勿缓 , 父母命 , 行勿懒 。 ”都展示出了古人对幼儿的礼育教育 , 从小给儿童树立标准的行为模范 , 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里建立起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 。
历史沿革到今天 , 我们也始终没有放弃祖国的传统美德 ,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 , 我们经常建立关键节点的“仪式感” , 让孩子们在特殊的活动中明白人生踏入的新阶段 。 就像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每周会举行的升旗仪式 , 或者是加入少先队的入队宣誓等等 。
文章图片
在学校里 , 举办这些仪式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建立起对时间节点的重视 , 开学典礼让孩子们认识到新的学期到来了 , 要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学校生活;升旗仪式、入队宣誓仪式等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政治身份的转变 , 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
除却学校时光 , 孩子最重要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 , 家长们也给孩子们建立了很多家庭仪式 , 让孩子们形成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增进家人亲密度 , 提高孩子对家庭生活的责任心 。
文章图片
家长们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家庭仪式 , 抓住其中的潜在机会 , 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 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更加以关注 。
第一 , 要加强家庭仪式的教育性 。
家庭德育教育会穿插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 。 例如 , 可以重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 “二十四 , 扫房子“是我国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 通过这样特殊的扫除仪式 , 能够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 , 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在清明时节为故去的亲人祭扫 , 则可以培养孩子重视传统家族观念、思念亲人 , 感恩亲人对家庭的贡献;又比如说端午节的故事中包含着屈原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 , 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
文章图片
除了传统节日 , 在家庭生活日常的仪式中也能让孩子意识到不同的礼仪教育 。 例如在孩子生日时 ,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母亲的付出;在孩子成年时举办成人礼 , 让孩子们建立面对社会的勇气 , 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等等 。
中国的教育中也始终缺乏对表达爱意、面对死亡等等方面的教育 , 可以通过家人日常的接触 , 让孩子勇于表达对家人的情意 , 通过葬礼仪式让孩子正确面对人生的有限性等等 。
第二 , 要关注德育教育的主体性 。
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孩子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参与家庭事务 , 只需要听从大人的指令即可 。 其实这会很大程度上地降低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参与感 , 很难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真正地融入家人 。
文章图片
现代德育教育应该赋予孩子更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 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表达 , 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家庭里的“小主人” , 增强德育教育的现场参与感 。 例如在家宴上 , 让孩子做帮厨 ,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家人的辛苦;又如让孩子参与家庭大扫除、春节贴春联等活动 , 共同维持家庭的和谐氛围 。
- 中国式家庭教育: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家长如何节制孩子?
- 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这三方面影响别忽视
- 家庭教育这4个大坑,正在一步步地毁掉孩子未来,父母却天天在做
- 家庭教育需要注意细节,家长的生命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孩子
- 家庭教育对孩子非常重要,家长的生命状态,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影响
-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时,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 一张图引千万家长共鸣,家庭教育过程中,贫富不经意间走向两个方向
- 谁带孩子争论不休?家庭教育谁也不能缺席,每个人的作用都不同
- 孩子得不到玩具就躺地上,这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跟家庭教育有关
- 当前家庭教育的困惑,父母拒绝平庸的孩子,填鸭教育均无效果